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 管理者范文网> 优质范文> 事迹材料

杨善洲事迹

发布时间:2024-03-29 12:17:06 查看人数:73

杨善洲事迹

杨善洲事迹 第1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有598个字,预计阅读时间为2分钟,共有183位用户关注,29人点赞!

近期,市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连续三期刊发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退休不退志,坚持22年如一日守候家乡植树造林的感人事迹,我仔细读完了近万字的先进事迹介绍,每一个故事情节都令我感受至深,一位无私奉献、清正廉洁老地委书记的伟大光辉形象毅然树立在我的面前,另人肃然起敬。

一个纯粹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

一个执着的人,一个无私的人,一个坚持一辈子为社会和人民服务的人;

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一个一身正气问心无愧的人。

这就是我眼中的杨善洲。

造的是树林,留下的是精神力量。杨善洲1988年退休,之前是保山地委书记,退休后,他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甘当一名普普通通的义务植树者,带领地方群众植树造林。他努力克服无资金、无种苗等困难,一心扑在造林事业上,从未间断过,从未放弃过,一干就是22年。一个人退休后植树造林也许并不鲜见,但一个地委书记退休后22年不间断植树造林,备受感动的是他能够扑下身子,放下架子,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并努力做平凡而又有贡献的人。在造林过程中,他不是指挥家,而是除了当好策划人以外,和普通群众一样,一起扛树苗、种树苗,搭帐篷、住深山,同吃住、同劳动。杨善洲一心为民、不计报酬、终生奉献的高尚品格和坚定植树造林绿化荒山的执着信念,留下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卓然风范和浩然正气,留给后人一种由衷敬佩,更是一种激勇奋进、艰苦奋斗的精神动力和淡泊名利、大公无私的精神榜样。

杨善洲事迹 第2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2977个字,预计看完需要8分钟,共有226位用户关注,40人点赞!

已持续半年的干旱让云南很多地方群众的饮水变得异常困难,2010年春天。施甸县大亮山附近群众家里的水管却依然有清甜的泉水流出,水源地正是大亮山林场。近些年,随着大亮山植被状况明显改善,山林的水源涵养功效得以很好发挥,附近村委会架起水管,将泉水从林场引到村里,通到各家各户,村民再也不用为吃水犯愁。受旷日持久的干旱影响,水管里的流水较之以往细小了很多,但足以让附近的村民心满意足,也让他对杨善洲的功劳更加念念不忘:多亏了老书记啊,要不是不知道现在会是什么样子。

61岁的杨善洲从保山地委书记的岗位上退休,1988年3月。婉拒了时任省委书记普朝柱劝其搬至昆明安度晚年的邀请,执意选择回到家乡施甸县种树。20多年过去了曾经山秃水枯的大亮山完全变了模样:森林郁郁葱葱,溪流四季不断;林下山珍遍地,枝头莺鸣燕歌…

为何退休后选择到异常艰苦的地方去种树?植树造林20余年,一位地委书记。都遇到哪些困难和挑战?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让夕阳人生散发出炫目的光彩?

2.给乡亲的承诺总得兑现”

有乡亲不止一次找上门,担任地委领导期间。让我为家乡办点事情。保山地区的书记,哪能光想着自己的家乡,但毕竟心里过意不去呀,家乡养育了于是就向他承诺,等退休后,一定帮家乡办点实事。关于种树,年逾八旬的杨善洲这样解释。

杨善洲把目光锁定在施甸县城东南44公里处的大亮山。杨善洲的家乡就在大亮山脚下的姚关镇陡坡村,为了实现“帮家乡办点实事”承诺。儿时,母亲常带他山上挖野菜、草药等到集市上卖。原来这里林木参天,当年大炼钢铁时大量砍伐树木,后来当地贫困农民又大规模毁林开荒,原本翠绿的大亮山变得山秃水枯,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周边十几个村寨陷入了一人种一亩,三亩吃不饱”困难境地。再这么下去,子孙后代的日子可怎么过?杨善洲忧心忡忡。

杨善洲到大亮山实地考察,退休前。家乡的人听说他要回来种树就劝他别处去种吧,这地方连野樱桃树和杞木树都不长。然而,还是来了以普通大山之子的身份带着一颗赤子之心回来了退休当天,杨善洲背起铺盖,赶到离大亮山最近的黄泥沟。翌日,大亮山国社联营林场正式挂牌成立,那天,人挑马驮把粮食、行李搬到离公路14公里远的打水杆坪子,临时搭建了一个简易棚安营扎寨。深夜,狂风四起,棚子被掀翻,倾盆大雨又不期而至,几个人只好钻到马鞍下,躲过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就这样,杨善洲带着县里抽调的几个同志开始了艰苦创业。

人们都还记得杨善洲初上大亮山时的情景。那时他住在用树杈搭起的窝棚里,很多年之后。脚上穿着草鞋,俨然是一个放牧的老人。后来,得益于省里的资金支持,林场终于盖了一排简易的油毛毡房,杨善洲和工人们里面一住就是近10年。10年后,当他用砖瓦平房取代油毛毡房时,破败不堪的油毛毡房已被四周的绿荫所掩盖。1999年11月,手提砍刀给树修枝时,杨善洲不幸踩着青苔滑倒,左腿粉碎性骨折,但半年后他又执意爬上了大亮山。从此,再也离不开拐杖了

杨善洲把自己用20年时间辛苦创办的大亮山林场的经营管理权,2009年4月。正式无偿移交给施甸县林业局。有人算过一笔账:大亮山林场共占地7.2万亩,其中5.8万亩华山松中有3万亩已郁闭成林,按1亩地种200棵树,一棵树按最低价30元计算,大亮山林场的活立木蓄积量价值已经超过3亿元。

这就是一位老地委书记帮家乡办的实事。

只好去街上捡果核”3.没钱买苗木。

看到一些造型优美的大树,杨善洲最早种树的山坡上。很像巨型盆景。盆景要是能长这么大就好了和当地宣传部的同志开玩笑说。算你说对了这些树还真是盆景移栽过来的应道。啊?惊讶地张大了嘴巴。

需要大量的树苗,要把大亮山变成林海。可没有资金去哪弄树苗呢?杨善洲可谓绞尽了脑汁。很长一段时间里,每天和林工们带上工具,处寻找树苗。树苗太缺了以至于他不得不把平时种下的几十盆盆景也全部移种到大亮山上。这些原来摆放在家里的雪松、白梅、银杏,从此在山上尽情地汲取雨露和养分,自由自在地生长,如今这些庭院花木都已经成为挺拔的大树,成为装点大亮山的一抹别致的色彩。

而是20年前杨善洲从街上捡回来的果核,最让人震撼的还不是这些巨型盆景。如今已经成长为一大片繁茂的树林。

怎么办呢,当时没钱买苗木。只好去街上捡果核。拄着拐杖站在大亮山上最初种树的地方,杨善洲指着一大片林子说。资金极其短缺的创业之初,捡果核育苗栽种成为杨善洲破解苗木困局的主要途径。每次回到城里,就到马路上捡别人随意扔掉的果核,然后放到家里用麻袋装好,积少成多后便用马驮到山上。

这在当时成为轰动保山地区的新闻。可是杨善洲不在乎,原地委书记到大街上捡别人扔掉的果核。林场资金紧,省一个是一个。可你地委书记啊,大街上捡别人吃剩的果核,大家会怎么想?有人开导他那是事,不花钱就能弄到种子,觉得没有什么不好。说。

杨善洲不小心撞到一个小伙子的自行车上,一次在街上捡果核时。小伙子大发雷霆,冲着老人破口大骂。旁边有人赶紧过来把小伙子拉到一边,告诉他那位老人就是原来的地委书记。小伙子顿时傻了怎么都不会想到这个毫不起眼的看来甚至有些卑微的老人会当过那么大的官。杨善洲却丝毫不理会旁边发生的一切,依然低着头自顾自地捡他果核。每年的端阳花市是保山的传统节日,也是果核最多的季节。每每这个时候,杨善洲就会发动全场林工,一起到街上去捡果核。如今一个个小小的果核,都已在岁月轮回中演变成为一棵棵枝繁叶茂的果树。

才能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中一步步挺了过来。林场的工人说。正是因为有老书记带着干。

初上大亮山的杨善洲头发只是灰黑,20多年前。如今却已满头飘雪…

4.党员的身份永不退休”

大亮山林场带给当地群众的好处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显现和显著起来。

省林业厅、财政厅给大亮山林场拨付了100多万元,创办林场之初。对杨善洲造林之举给予支持。当时,需要用钱的地方实在太多,慎重考虑后,杨善洲用这笔钱在大亮山修了一条18公里的林区公路,架起了5公里长的高压线,盖了一排简易的油毛毡房,并挤出7万元为附近的四平寨通了电。通路、通电为植树造林奠定了基础,也大大推动了当地群众发展生产、改善生活。

大亮山林场最显著的社会效益表现在有效解决了当地群众的人畜饮水难题。场长董继军告诉我林场现在承担着3个乡镇11个村委会70个村民小组2.5万人的饮水供给任务和两个糖厂的蔗区灌溉任务。

杨善洲就出生在这里。新中国成立前,来到距离大亮山林场20多公里的陡坡村大柳水自然村。因为饮水太困难,这里的村民婚丧嫁娶,用水都要纳入人情簿子。老书记说。可是走家串户后,实在难以相信这个地方曾经饮水困难到那种程度,看到情况是各家各户都通了自来水管,拧开开关就有清泉汩汩流出。

即由村社集体为单位出林地,大亮山林场采取的国社合作”营运模式。由国家进行植树造林,产生的经济利润按一定比例双方分成。这些年,大亮山林场都只是进行抚育型间伐,带给当地老百姓的经济效益不是很明显。2006年到2008年,林场共支付给村集体4万多元的分红。董继军说。2006年,林场建起了一所木材加工厂,加工抚育间伐的林材。2008年3年间,林场共支付给当地村民间伐林木、加工林材的劳务费超过了36万元。

施甸县政府用大亮山林场做抵押,不久前。贷款1.7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其中1亿元已经支付到位。

感觉整个施甸县的植树造林热情都在上涨。穿行在林海中,发端于大亮山林场的植树造林热情还波及到更广的范围:这些年。县委宣传部的同志感慨地说。从林业部门了解到这样一组数据:1988年施甸县的森林覆盖率为17.1 09年提高到44.8%。

杨善洲事迹 第3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505个字,预计看完需要4分钟,共有181位用户关注,35人点赞!

增强责任意识 努力拼搏工作

近来,我学习了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心灵深受触动,久久不能平静。杨善洲同志是名老党员,于1952年加入党组织,曾任保山地委书记,在职期间两袖清风,忘我工作,一心为民,为党和国家做出了突出贡献;更难能可贵的是,自1998年退休之后,仍然将服务社会作为自己神圣的职责,主动放弃进大城市安享晚年的机会,一头扎进茫茫无边的山区,义务植树造林,改善一方的生态环境。22年如一日忠诚守护着那片茂密的森林,洒下了艰辛的汗水,也收获了累累硕果,建成了面积5.6万亩、价值3亿元的林场。更震撼人心的是,杨善洲同志在有生之年,将饱含自己22年心血的万亩林场无偿地上交给了国家。这种全心全意服务人民群众,尽心尽力造福社会的奉献精神,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对国家、对社会、对群众的强烈的责任意识,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作为战斗在质监战线上的新时代青年,我想,我们学习杨善洲同志奉献社会的精神,应当立足本职岗位,增强责任意识,勤勤恳恳做事,努力拼搏工作,积极争创出色的成绩,让党和人民群众满意。具体来讲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增强责任意识,做到敬业乐业。

杨善洲同志在岗的时候,勤勉敬业,深的周围群中的尊敬;在退休后的晚年,将植树造林、造福一方百姓看做自己神圣的职责,在岩崖高峻的山区辛辛苦苦奋斗了22年。可想而知,林场的生活环境十分的艰苦,每天都要忍受蚊虫叮咬,每年都要经受风吹日晒,崎岖不平的山路,潮湿的气候,考验着这位老人的意志。但是,这为位坚强的老人将“为群众办点实事”作为自己的事业,22年来埋头苦干,任劳任怨,忠诚守望那片树林,快乐地为党和人民工作着。这种对社会的责任感和敬业乐业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我是质量技术监督系统一名普通的职工,工作岗位是平凡的,无论炎热的夏季还是寒风呼啸的冬季,都要经常深入企业检查设备的安全性能,检验产品的质量,有时还要加班加点,确保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但质监事业也是崇高的,关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着企业的安全运行,关联着宏观经济的平稳发展。可以说,质监责任,终于泰山。尤其是近几年,全国发生了诸多的生产安全事故、食品安全事故、产品质量事故等,应对这些挑战,更需要强化责任意识,以高度责任感对待每一项工作,确保消除事故隐患。今后,我将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恪尽职守,严格按照国家法规政策和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办事,不怕苦,不怕累,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不但要做到敬业,还要做到乐业,始终以热情的态度、积极主动的精神参与工作。

二增强精细管理意识,一丝不苟开展工作。

多年来,杨善洲同志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精心细致呵护他的树苗,他的林场,保证了棵棵小苗长成了参天大树。这种精神给我深刻的启发。质量技术检查是个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只有具备精心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才能顺利完成任务。具体检查工作中,一项检查内容的遗漏,有可能造成不良后果;一个监测工具使用不当,也会影响检查的效果;一个数字填报的失误,一张表格填写不准确,都会造成工作的被动,甚至带来安全隐患。因此做好日常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非常重要。古人云:“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现代社会也流行一句名言,叫做“细节决定成败”,突出关注细节问题的重要性。我想,今后我要从做好细节性问题入手,做好点点滴滴的小事,积小胜为大胜,争取创造出色的成绩。对于设备、产品等工作对象,要反反复复实施检查,确保检查结果的客观性;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要求企业整改,严格执行国家法规,敦促企业执行好技监政策;对于各类检查材料,要认真填报,仔细审核,保证数据准确无误。总之,对各类经济实体要实行精细管理,维护法律法规的尊严。

三增强服务意识,奉献社会发展。

杨善洲事迹 第4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531个字,预计看完需要4分钟,共有138位用户关注,48人点赞!

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认真学习了杨善洲老书记先进事迹的点点滴滴,并参加了局党组组织到“善洲”林场的参观教育活动。杨善洲同志从保山地委书记的岗位上退下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县大亮山艰苦创业,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建成了面积8万亩,完全成材后价值可达3亿多元的林场,最后将林场无偿移交国家。“心在人民原无论大事小事,利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杨善洲同志60年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他一辈子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前面,党的利益就是群众的利益,把心时刻贴在群众的脉搏上,倾听了解群众的疾苦,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工作的目标是群众的利益,工作不变的方向是群众的需求,而非做给“上级看”,他经常头戴草帽,脚穿胶鞋,深入基层,切切实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这样的利益观,令人钦佩,是每个共产党员学习的楷模。他一辈子淡泊名利、地位。不计个人得失,带头苦干实干,始终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求实而不图虚,求百姓口碑而不争风头功名,经常用自己的工资接济生产、生活有困难的群众。这样的名利观,催人奋进。他一辈子公而忘私、廉洁奉公。对人民群众怀着一种谦卑与敬重,手中的权力都用来办公事,从来不搞特殊化,行使手中的权力时,始终以符合不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标准。这样的群众观,必定得到群众的拥护。杨善州同志是优秀的共产党员,他恪守信念,清正廉洁,一心为民,忘我工作;他始终如一地坚守着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始终如一地践行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他“退而不休”、“生命不息、工作不止”,为党和人民的利益贡献了毕生的精力,是党员和领导干部学习的榜样。通过学习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使我的心灵再次受到震撼,我为我们伟大的党有这样的好干部感到自豪和骄傲,更加坚定了我学习和追求杨善洲老书记“人格重如山,名利淡似水”的理想信念。

学习杨善洲同志,不是要大家简单的、“形而上学”的退休后去承包荒山、去种树,而是要学习他用毕生精力和信念努力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忠贞不渝地坚守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学习他一辈子不为权力所累、地位所累、名利所累、私情所累,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人民公仆本色。作为新时期的党员干部,我们应该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以更加高昂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在自己的平凡工作岗位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学习杨善洲同志,就要学习他艰苦朴素、苦干实干的优良作风。杨善洲同志出身贫寒、经历坎坷,做过石匠,饱尝了作为一个农民的所有辛酸和苦辣。他凭着一腔热诚、脚踏实地的奋斗工作,一步一步成长为领导干部后,始终保持恪守信念、清正廉洁、艰苦朴素、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操,他一生艰苦朴素,时常是头戴竹叶帽、脚穿草鞋以普通群众的心态往来其间,始终如一地践行着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通过学习,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党性修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赤诚之心对待群众,努力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同时,时刻提醒自己任何时候都不能因为身份地位的改变而忘记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

学习杨善洲同志,就要学习他无私奉献、淡泊名利、先人后己的高尚情操。他在地委书记的岗位上多年,但没有为家人安置工作和 “农转非”开过“绿灯”,连组织上给予的正常政策照顾也被他婉言谢绝了。他也没有给家里盖上一间像样的房子,时常对家里人说:过日子,吃处有个锅,睡处有个“窝”就行,却把个人大量的积蓄投入到救助贫困群众和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上,把价值3亿多元的林场无偿移交给施甸县人民政府,县里要奖励他10万元,他坚决不要;市委、市政府奖励他20万元,他又把大部分捐献给教育等社会公益事业。这些正是杨善洲同志人格魅力的高尚所在,他永葆本色的精神,是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学习的楷模。

杨善洲事迹 第5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185个字,预计看完需要3分钟,共有177位用户关注,45人点赞!

最近一个响亮的名字再次响彻大江南北,他贫穷,粗茶淡饭,衣着简陋,一生没有任何积蓄;他富有,两袖清风,表里如一,雪中送炭出手大方;他固执,执着造林,心无旁骛,老牛拉车不回头;他豁达,淡泊名利,安贫乐道,草帽挨乌纱,平凡铸伟大;对于家人的不理解,他说“忠孝难两全,家国难兼顾”;对于人们的不理解,他说“只要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不停止”……他就是被人民亲切地称为“草鞋书记”、“农民书记”、“百姓书记”的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同志。

“共产党员不要躲在机关里做盆景,要到人民群众中去当雪松。”这是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在职时的一句口头禅,朴实的话语中渗透着“乡土气息”与坚韧品质。杨善洲1951年参加工作以来,一心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带领百姓在贫瘠的家园播撒幸福的种子。他以一生的忠诚和执着,守卫一名优秀党员大公无私、艰苦奋斗的精神高地,演绎一位领导干部清正廉洁、淡泊名利的公仆情怀。

“我们奋斗一辈子,不就是为了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有一个幸福的家园吗?”这是杨善洲坚守一辈子的理由,也是他奋斗一辈子的写照。坚守一辈子,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前半辈子,杨善洲身在其位,手中有权,权只为老百姓所用。

牢记党的宗旨,保持平民干部本色,戴草帽,穿草鞋,深入田间地头搞调研、访民情,每次杨善洲在下乡途中,碰到插秧就插秧,碰到种包谷就种包谷,他的足迹遍布保山的村村寨寨,为改变保山地区的面貌,倾注了全部的心血。他经常拿出自己的钱来,帮助农村生产队购买良种、肥料、牲畜等。一次,听说保山县大官市大队成立了一个茶叶专业组,没有生产基金,到处借钱,马上给送去了8百元。有些人感到吃惊:“杨善洲这样埋头苦干和无私奉献图个啥?”他说:“我们共产党员就要像鲁迅说的那样,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输出的是血!”

“草鞋书记”、“农民书记”、“百姓书记”这一个个亲切的称呼正是人民群众对他努力工作的认可,对他无私奉献的肯定,对他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赞扬。

为官一任的几十年里,杨善洲自感愧对早年守寡的年迈母亲,愧对含辛茹苦勤俭持家的老伴,愧对每天上山种地、喂牛、打猪草的女儿女婿,愧对开着农用车跑运输的孙子们。为此他伤过心,流过泪,但在公私之间、家国之间,作为“人民的干部”,他深知自己必须担负比常人更大的责任,经受比常人更多的考验。

“虽然我的职务退休,但共产党员的身份永不退休!但有我力所能及的事,我还要接着帮群众办”。走下工作岗位以后,时任省委书记的普朝柱代表省委找他谈话,让他退休后搬到昆明居住,还可以到省人大常委会工作一段时间,杨善洲婉言谢绝了:“我要回家乡施甸种树,为家乡百姓造一片绿洲。”正是凭着这种坚定的党性观念和宗旨意识,怀着对故土的眷恋和对群众的热爱,杨善洲在退休后的第三天就说服家人,放弃了城市优越的生活条件,回到家乡施甸县无偿担任大亮山林场场长,一 干就是22年,建成了面积8万亩、价值1亿多元、完全成材后价值可达3亿元的林场,并将林场无偿交给了国家。

杨善洲事迹 第6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154个字,预计看完需要3分钟,共有255位用户关注,29人点赞!

杨善洲老书记植树造林的大亮山,大部分位于我们姚关镇。当初,老书记要到大亮山栽树,乡亲们都劝他,那地方风吹石头跑,栽树根本不可能。可老书记说:“以前,乡亲们不止一次地来找我,让我多为家乡做一些贡献。我承诺过,就一定要兑现!只要我们有决心,就一定能把树种下去,而且一定能种活。”

当时,大亮山周边十几个村寨缺树、缺水、

缺粮、缺电、缺钱,村民的生活处于“一人种三亩,三亩不够吃”的困难境地。缺水的问题特别突出,村民要到十里外去找水,然后人背马驮地运回来。一盆水,早上洗脸,晚上洗脚,最后还要浇菜、喂猪。村里哪一家遇上红白喜事,做客的人不仅要送礼,而且还要提上一桶水,挂在礼单上,而主人不但要建一个“礼簿”,还要建一个“水簿”。当别人家请客的时候,不但要还礼,特别是要足额归还“水账”。

乡亲们最真切地体会到老书记造林带来的好处,是在去年的大旱当中。春夏,云南省大部分地区遭遇百年一遇的大旱,长达半年的持续干旱使群众种不上地,喝不上水。但就在大亮山周边的村子,群众家里的水管却依然流着甘甜的泉水。群众情不自禁地说:“多亏了老书记啊,要不是他,真不知道这样的大旱我们怎么熬过。”

老书记在创办林场的同时,还想方设法为周边的老百姓解决实际困难。首先是修路。雷打树村委会的8个自然村土质肥沃,盛产生态蔬菜,青菜、萝卜、卷心菜等都是出了名的,但长久以来,由于交通不便,只能靠人挑马驮走几十里山路去出售,运不出去的蔬菜只能烂在地里!老书记跑省上、跑市里,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又发动群众投工投劳。修路需要一笔勘测费,为了节省这笔开支,他买来水准仪自己勘测。老书记带着錾子和手锤,和大家一起选石头,一起砌石头路,一干就是一整天。有时,大家去吃午饭了,他还在埋头选石头。18公里弹石路,就在老书记的带领下,朝着大亮山的边边角角延伸。

通电,也是老百姓多年的希望。老书记亲自带人到保山买来电线和设备,又和大家一起勘察线路,架杆拉线,几个月后,电架通了,芭蕉林村成了大亮山方圆几十里第一个通上电的村子,村民们从街上买回来的灯泡终于亮起来了!电接通的那天,兴奋的村民们自发筹钱宰了一只羊,敲锣打鼓地送到了林场。那天晚上,林场职工和村民们联欢,到处都是欢乐的笑声,村民们笑啊、乐啊、跳啊,感谢老书记给他们送来了光明。

大亮山林场的发展,更是给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摆田村绿厂子村民小组原先是一个很穷的地方,老书记就把林场间伐剩余物交由村里去卖,用卖的钱买来了电线和电杆为村子接通了电,村民们从电视上学到了很多科技知识,并运用到玉米、水稻、烤烟、茶叶生产上,从此,家家修新房,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22年来,林区群众人均所得粮食从原来的100公斤,提高到500多公斤。,林场建起了一所木材加工厂,加工间伐的林材。到现在,林场支付给当地村民间伐林木、加工林材的劳务费超过了36万元。

杨善洲事迹 第7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2839个字,预计看完需要8分钟,共有122位用户关注,29人点赞!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中央、省、州、县委安排部署的创先争优活动中,特别是通过学习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本人对新时期加强共产党员党性修养的重要意义和领导干部如何以身作则等问题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照杨善洲老书记的先进事迹,我进行深刻地反思,查找思想上存在的差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作风中存在的不足,并结合自身问题,制定出整改措施。以期通过这次的自我剖析,让自己从思想认识上和实际行动上有一个本质的提高。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理论学习不够深入。

自己担负着对外宣传报道的重任,属于县委宣传思想教育和政府外树形像的工作,应该要十分注重理论学习。然而,平时虽然能积极组织和参加部里的政治学习,但有些流于形式,敷衍了事,缺乏认真的思考,自己很少静下心来深入学习,只是粗略地浏览相关理论,不去深入的品味。学习少,知识面窄,已经给自己工作带来了不便,影响到对外宣传工作的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对个人党性修养提高的重要意义没有系统、深刻的理解,使得自己不能很好地发挥共产党员的优良传统,有时出现在身边的鲜活新闻因为自己知识面不很广、观察力不够强,而使其从眼皮子底下溜掉。

2、理想信念不够坚定。

作为一个党员领导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是至关重要的事情,不讲理想信念,就会迷失方向。长久以来,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近几年来,我耳闻目睹市场经济大潮中出现的一些消极腐败现象,在感到震惊、愤慨之时,对这些社会阴暗面和消极腐败现象看得多了,而且不能采取一分为二的态度进行辩证分析,没有看到社会的主流和本质,一叶遮目,不见森林。因此,对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必然实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产生了一些困惑和迷茫,思想上缺乏清醒的认识。

3、群众观念不够牢固。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只是口头上说说而已,而是一项十分实际的工作。我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表现为群众观念不牢。比如面对上级新闻单位的舆论监督,我常以“大局意识”为由进行“扑火”,虽然已考虑到上访者的意见和疾苦,也向有关单位和部门提出了整改意见,但主观努力不够,没有很好地督促落实。又如在指导新闻宣传工作中,没有很好地坚持“三贴近”,报道工作会议、领导活动的多,深入实际报道群众的少。再如对宣传战线的一些特困职工,过于强调大环境的因素,停留于点上的帮扶,没有从整体上解决他们的困难。

4、工作作风不够扎实。

主要表现在工作上沉下去的时间少,浮在上面多;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少,为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少;应付一般性工作多,责任大小却想得少;特别是我在宣传部工作时间长了,工作较忙的时候,有时也会产生厌倦情绪。抱有得过且过,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求争先,但求无愧,除了如质如量地完成本职工作外,很少思考全局的问题,主观上只想把自己分管的工作干好就行。因此,对待工作,有时有应付了事的态度,没有做到所有工作都脚踏实地、扎扎实实。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之所以在自己身上出现上述问题,追其产生的根源,可归纳为三个方面。

1、理论学习有所懈怠。由于对理论学习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够深刻,因此,理论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系统性不够,平时错误地将学习、工作对立起来,过分强调工作,忽视学习,只顾工作,不顾学习,导致了政治理论学习的放松,即使学习,也缺乏系统性,或为了应付工作上的需要,或为了解决某一具体问题,临时抱佛脚,找来有关的书籍阅读,缺乏深入了解研究,影响理论水平和自身整体素质的提高。

2、自我要求有所松懈。不愿再吃那么多的苦和心理不平衡,导致产生思想波动和厌倦情绪的直接根源。怕吃苦当然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存在的原因,认为自己随着年龄增大,难以适应文字工作,繁重的脑力劳动的客观因素影响,也有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精神有所衰退的主观因素。心理不平衡,主要是看到周围的人都那么轻松地上班,一些人还有较多的时间谋求其他事情,做生意增加点收入,而想想自己被束缚捆住,下这么大的苦又不能得到什么实惠,心里就不是个滋味。由于思想进取意识淡化,工作标准也随之降低,不是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而是按部就班,凭经验办事,按套路出牌,缺乏抓细、抓实、抓具体和“一竿子插到底”的实干精神,影响了工作质量,特别是舆论监督的畏难情绪,致使该项工作不能有效有力度的开展。

3、宗旨观念有所淡化。工作有时不够深入,满足于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满足于面上不出问题,创新意识淡化,忽视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样,就造成了思想上忽视群众,忽视群众的主体地位,创造精神,忽视群众的根本利益,缺乏真 情实感;在工作上依靠群众少,不注重集中群众智慧,体现群众利益,为群众想的较少,为群众做的较少,解决实际问题较少。

三、整改措施和努力方向

随着对杨善洲先进事迹的不断深入学习,通过对照检查,查找问题,剖析原因,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在理想信念、群众观念、宗旨意识、勤政廉政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更加增加了我改正错误,提高自己思想政治素质的信心和决心。我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增强宗旨意识。

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支柱。我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不动摇,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利益,克己奉公,多做贡献。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紧紧依靠群众,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深入扎根群众,大力改进工作作风,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真正关心群众,多为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做人民群众满意的好干部。

2、勤于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素质

现代知识更新一日千里,一日不学,就会落伍有被淘汰的危险,要以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争做学习型的干部,不仅要系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而且要认真学习市场经济理论、法律法规等知识,着眼于科学发展观的运用,要联系我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进行理论思考,做到理论与实际,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性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与发展,主观与客观的真正统一,在改造主观世界的同时改造客观世界。

3.善于开拓创新,永葆工作活力

要克服工作应付、被动作风,对照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要求,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昂扬的斗志,崭新的姿态,积极、主动、大胆地开展工作,创造新的业绩。我们的事业是在不断开拓创新的过程中发展和前进的,这是我们在思想上和工作中永远保持蓬勃生机和活力的法宝。在深化改革的路上,我们面临的任务十分复杂、艰巨,这需要以开拓创新的精神,妥善处理各种工作中的问题,高质量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任务,要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创先争优。因此,我要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求真务实、勇于实践的作风,与此同时,自重、自省、自警、自律,时时处处严格约束自己,正确对待个人得失,不计名利,不图虚名,不事张扬,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做好各项宣传思想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杨善洲事迹 第8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2047个字,预计看完需要6分钟,共有195位用户关注,48人点赞!

楚雄州广通军供站 李萦

通过认真学习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使我深受教育,这次学习是对自己心灵的洗涤,灵魂的洗礼。我们要学习他始终如一的坚守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学习他一辈子淡泊名利、地位,一辈子公而忘私、廉洁奉公,学习他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

我认为,杨善洲同志的模范事迹和崇高精神,彰显了我们党的先进和优秀。他的精神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忠诚。无论在岗退岗,杨善洲同志都把忠于党、忠于人民视为自己的神圣职责,这是他终生奋斗的精神支撑。二是爱民。杨善洲同志被群众尊称为“草鞋书记”、“百姓书记”,从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三是奉献。杨善洲为官几十年,家人亲朋没有沾到半点好处,老伴孩子至今还是农民;退休后将价值数亿元林场无偿献给国家,树起了一座道德丰碑。四是淡薄。杨善洲一生淡泊名利,两袖清风,把大家看得比小家更重要,把草帽看得比乌纱更珍贵。

一辈子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杨善洲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党的事业,献给了共产党人的崇高追求,献给了对群众的无私承诺。学习杨善洲,每一个党员干部应该在他树起的镜子前,对照自己应该如何为政、如何干事、如何做人。学习杨善洲,每一个党员干部应该以他为榜样,用一生的努力去回答入党为了什么、当干部干些什么、身后给人民和后代留下什么。

要学习杨善洲同志坚定的政治信念,全身心投入“两为宗旨”伟大实践。杨善洲同志之所以成为共产党员的楷模,最根本的是他有正确的理想信念,而且能够咬定青山、坚守一辈子。党员领导干部应像杨善洲那样一辈子听党的话、跟党走,任何时候都不犹豫、不含糊、不动摇。一些环境中,更需要牢固树立“功成不必在我任”的理念,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大事,多办让群众得实惠的实事。杨善洲同志入党近60年,时时处处以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自己,坚持“干革命要干到脚直眼闭”,用毕生精力践行了“随时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牺牲一切”的铮铮誓言。在新的“十二五”的军供工作中,如何把握新内涵、新标准、新任务、新期待,全力推进“两为宗旨”,既是必须履行的政治责任,也是必须坚持的工作追求。这就需要我们像杨善洲同志那样,坚定理想信念,打牢思想根基,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为又好又快推进军供工作“两为宗旨”贡献力量。

要学习杨善洲同志爱民的公仆情怀,尽职尽责创社会和谐之友。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杨善洲同志担任地、县领导30多年,长年累月深入基层和生产一线,为群众“吃饱肚子”出力流汗,为群众尽快致富四处奔走,时刻铭记人民公仆的神圣职责,被老百姓亲切的称为“草鞋书记”、“泥腿书记”,杨善洲同志时时处处、切切实实关心群众生活,树立了党员干部可亲、可敬、可信、可靠的形象。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群众不仅要求妥善解决经济发展中的问题,而且要求妥善解决社会建设中的矛盾,增强安全感和幸福感。结合民政工作,如何紧抓民生之本、解决民生之急、排除民生之忧,群众普遍反映“党的老传统又回来了”。这就需要我们像杨善洲同志那样,自觉践行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时刻把群众放在心坎上、做人民的好公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勇挑重担。

要学习杨善洲同志不懈的奋斗精神,全力以赴争科学发展以先。杨善洲同志无论身处什么岗位,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在职时废寝忘食、忘我工作,退休之后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把植树造林当作党和人民服务的又一新起点,有他埋头苦干、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实践了“共产党员身份永不退休”的价值追求。军供工作在面对更具挑战的“十二五”,改革未有穷期,奋斗永无止境。这就需要我们像杨善洲那样,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奋斗激情,以心无旁骛的执著、百折不挠的坚毅干事创业,争创科学发展一流业绩。

要学习杨善洲同志淡泊名利的胸怀,坚持拒腐防变,始终保持清正廉洁。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共产党人必须永远保持清正廉洁的本色。做到清正廉洁,是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政治品格,是新时期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基本要求。如何坚守防线,无需深究,杨善洲同志就是我们最好的老师,我们要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经济工作纪律和群众工作纪律,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遵守民主集中制,不独断专行、软弱放任;要依法行使权力,不滥用职权、玩忽职守;要廉洁奉公,不接受任何不正当的利益;要管好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不允许他们利用本人的影响牟取私利;要公道正派用人,不任人唯亲、营私舞弊;要艰苦奋斗,不奢侈浪费、贪图享受;要务实为民,不弄虚作假、与民争利。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永远保持清正廉洁,一身正气。

仰望杨善洲,就是对龚曲此里、沈浩、郑培民、孔繁森、焦裕禄等优秀党员干部的深情凝眸,就是接受我们党理想信念和宝贵品质的精神洗礼。这样的仰望,是心灵与心灵的碰撞,是思想同思想的交流,是脚步向脚步的靠拢。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多一些这样的仰望,我们必将更好地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获得勇往直前的不竭动力,我们党必将更好地提升执政能力,带领人民创造更加辉煌更加灿烂的明天。

杨善洲事迹 第9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185个字,预计看完需要3分钟,共有170位用户关注,37人点赞!

最近一个响亮的名字再次响彻大江南北,他贫穷,粗茶淡饭,衣着简陋,一生没有任何积蓄;他富有,两袖清风,表里如一,雪中送炭出手大方;他固执,执着造林,心无旁骛,老牛拉车不回头;他豁达,淡泊名利,安贫乐道,草帽挨乌纱,平凡铸伟大;对于家人的不理解,他说“忠孝难两全,家国难兼顾”;对于人们的不理解,他说“只要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不停止”……他就是被人民亲切地称为“草鞋书记”、“农民书记”、“百姓书记”的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同志。

“共产党员不要躲在机关里做盆景,要到人民群众中去当雪松。”这是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在职时的一句口头禅,朴实的话语中渗透着“乡土气息”与坚韧品质。杨善洲1951年参加工作以来,一心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带领百姓在贫瘠的家园播撒幸福的种子。他以一生的忠诚和执着,守卫一名优秀党员大公无私、艰苦奋斗的精神高地,演绎一位领导干部清正廉洁、淡泊名利的公仆情怀。

“我们奋斗一辈子,不就是为了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有一个幸福的家园吗?”这是杨善洲坚守一辈子的理由,也是他奋斗一辈子的写照。坚守一辈子,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前半辈子,杨善洲身在其位,手中有权,权只为老百姓所用。

牢记党的宗旨,保持平民干部本色,戴草帽,穿草鞋,深入田间地头搞调研、访民情,每次杨善洲在下乡途中,碰到插秧就插秧,碰到种包谷就种包谷,他的足迹遍布保山的村村寨寨,为改变保山地区的面貌,倾注了全部的心血。他经常拿出自己的钱来,帮助农村生产队购买良种、肥料、牲畜等。一次,听说保山县大官市大队成立了一个茶叶专业组,没有生产基金,到处借钱,马上给送去了8百元。有些人感到吃惊:“杨善洲这样埋头苦干和无私奉献图个啥?”他说:“我们共产党员就要像鲁迅说的那样,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输出的是血!”

“草鞋书记”、“农民书记”、“百姓书记”这一个个亲切的称呼正是人民群众对他努力工作的认可,对他无私奉献的肯定,对他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赞扬。

为官一任的几十年里,杨善洲自感愧对早年守寡的年迈母亲,愧对含辛茹苦勤俭持家的老伴,愧对每天上山种地、喂牛、打猪草的女儿女婿,愧对开着农用车跑运输的孙子们。为此他伤过心,流过泪,但在公私之间、家国之间,作为“人民的干部”,他深知自己必须担负比常人更大的责任,经受比常人更多的考验。

“虽然我的职务退休,但共产党员的身份永不退休!但有我力所能及的事,我还要接着帮群众办”。走下工作岗位以后,时任省委书记的普朝柱代表省委找他谈话,让他退休后搬到昆明居住,还可以到省人大常委会工作一段时间,杨善洲婉言谢绝了:“我要回家乡施甸种树,为家乡百姓造一片绿洲。”正是凭着这种坚定的党性观念和宗旨意识,怀着对故土的眷恋和对群众的热爱,杨善洲在退休后的第三天就说服家人,放弃了城市优越的生活条件,回到家乡施甸县无偿担任大亮山林场场长,一干就是22年,建成了面积8万亩、价值1亿多元、完全成材后价值可达3亿元的林场,并将林场无偿交给了国家。

杨善洲事迹 第10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421个字,预计看完需要4分钟,共有238位用户关注,36人点赞!

杨善洲同志担任保山地委书记的时候,我是保山地委办公室秘书科的干部,跟随在老书记身边工作了12年,直到他退休。这些年,虽然不在他身边,但我常常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他带着我下乡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进行调查研究、解决群众温饱,关心群众疾苦的点点滴滴。

第一次跟杨书记下乡,他就对我说:“在我身边工作要苦得起、累得起。”10多年里,我跟着杨书记,走遍了保山地区的村村寨寨、山山水水。一次,我随他去龙陵县木城乡调研,那个乡地处中缅边境,离保山差不多300公里,当时又不通公路,他带领我们绕道芒市,徒步前往木城。我的脚都磨起了泡,几次想停下来,看到杨书记一点休息的意思都没有,我也就不敢提休息的事,只能跟着他一直走下去。一路走,一路了解农民群众的困难和要求。花了四天时间,我们才到达乡政府,随后又徒步三天,跑遍了周围几个乡。根据这次调研了解到的情况,十几天后,杨书记主持召开会议,制定了改变边境贫困乡村面貌的实施方案。

杨书记担任保山地委书记时期,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农业,解决群众吃饭问题,是他花费心思最多的事情。“我们是党的干部,如果老百姓饿肚子,我们就失职了。”杨书记经常这样对我们说。

1978年,大年三十的晚上,杨书记叫上我跟他一起去板桥,给技术员毕景亮等同志拜年,当时,毕景亮同志他们正在板桥搞“京国92”杂交水稻试验。杨书记给农业技术人员拜年,这不是第一次了,但毕景亮同志仍然非常激动,他拉着杨书记的手说:“杨书记,您每次到外地出差,看到良种都要带回来,让我们搞试验,有点空就来跟我们一起插秧、除草、施肥、搞试验,大年三十还想得起来看我们,真是谢谢您了。”杨书记笑呵呵地说:“谢哪样谢?我要谢谢你们啊!你们的工作干好了,老百姓的吃饭问题解决了,保山的大事就解决了一半啦!”通过多年的努力,保山坝、施甸坝的水稻单产历史性地跨越了500公斤大关,农科技术员都由衷赞叹:“老书记真是咱们保山粮食生产的总农艺师!”

在粮食丰产丰收后,杨书记又开始思考如何让农民群众生活得更好一些。他带领群众大力发展茶叶、甘蔗和其它经济作物。1980年10月,杨书记来到潞江坝的芒宽公社。他听说新光大队有个叫朱自祥的社员种植咖啡成了出名的“冒尖户”。杨书记跨进朱自祥家,摸着咖啡树对他说:“你家6口人,光是咖啡这一项收入就差不多元。好啊,你这个典型我们要马上推广。”看到杨书记放手让群众搞多种经营,有同志劝他,“还是慢慢来,搞四平八稳的事不会吃亏,书记的位子才坐得稳。”杨书记回答:“群众思变,群众思富,我们还能再拖后腿吗?如果想什么吃亏、乌纱帽之类的事情,就决不是共产党的干部!”

1985年月,我随杨书记到龙陵县出差,县委在食堂招待我们吃饭,饭后我去结账,县委书记说:“这顿饭我请了。”在我们返回保山途中,杨书记突然问:“伙食费结了吗?”我说:“县委邱书记说他请。”杨书记生气地喊:“停车!”他掏出30元钱递给我,叫我回去结账。我只好下了车,站在路边,好不容易拦了一辆车,回到龙陵,付了饭钱,又坐客车回到保山。我找到杨书记,向他报告伙食费已经结了,我说:“伙食费结了6元角,但来去两百多公里,车费就花了20多元,真不划算。”杨书记语重心长地说:“账不能这样算!我们下乡,吃完了擦擦嘴巴就走,剩下的账谁去付?最后还不是摊到老百姓身上!”

担任地委书记的时候,因为杨善洲同志大力发展农业,和老百姓一起种田种地,着力解决群众的温饱问题,群众编了一首民谣:“家乡有个小石匠,参加入了党,头戴竹叶帽,身穿中山装,穿起草鞋搞农业,开渠引水当龙王。一身泥一身汗,大官儿不当,当什么?当种田郎。”

杨善洲事迹

近期,市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连续三期刊发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退休不退志,坚持22年如一日守候家乡植树造林的感人事迹,我仔细读完了近万字的先进事迹介绍,每一个故事情节都令我感受至深,一位无私奉献、清正廉洁老地委书记的伟大光辉形象毅然树立在我的面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杨善洲信息

  • 杨善洲事迹
  • 杨善洲事迹73人关注

    近期,市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连续三期刊发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退休不退志,坚持22年如一日守候家乡植树造林的感人事迹,我仔细读完了近万字的先进事迹 ...[更多]

  • 杨善洲先进事迹
  • 杨善洲先进事迹53人关注

    总书记总书记最近作出重要指示:“杨善洲同志是党员干部的学习楷模,是离退休老同志的优秀代表。他一辈子忠于党的事业,一辈子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他的模范事迹和崇 ...[更多]

  • 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
  • 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37人关注

    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认真学习了杨善洲老书记先进事迹的点点滴滴,并参加了局党组组织到“善洲”林场的参观教育活动。杨善洲同志从保山地委书记的岗位上退下来后,主动放 ...[更多]

事迹材料热门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