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p.fws {margin:26px 0 20px 0 ;background:#f5f7f7;border-left:5px solid #3991e5;padding:3px 0 3px 8px;color:#3991e5;line-height:30px;text-indent:0;}
欢迎光临
当前位置: > > > 安全措施

脚手架使用安全措施5篇

发布时间:2023-02-09 08:03:05 查看人数:44

脚手架使用安全措施

第1篇 脚手架使用安全措施

1、本工程高度28.0m,因此脚手架立杆纵向间距1.8m,横向0.8m,步高1.8m采用三根大模杆。按规范搭设脚手架,设置连墙点和扫地杆。

2、施工脚手板应铺满、铺平、铺稳,不留探头板。

3、脚手架必须搭设在坚实的地基上支座处加设套垫或砼预制块。

4、脚手架最后一皮应设置两道防护栏杆。

5、脚手架搭设完毕应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各使用。

6、脚手架在使用过程中应经常检查,检查脚手架是否整体或局部沉稳,扣件是否松动。

7、在适当位置设置斜道,以供施工人员上下。脚手架斜道外侧和上料平台必须绑1m高和50m双层的防身栏杆和18m高的挡脚板或挂防护网,并随施工升高而升高。

8、脚手架斜道应设置防滑措施。

9、脚手架应按规定设置,避雷装置,应有可靠的接地装置。

10、各操作棚元素设双层防护。

11、脚手架的堆载,应严格按规定限制。

9.11.井架(双吊篮)使用安全

①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做好'十字'作业。

②井架底座必须坚实、平整,并排水良好,架体应稳定、垂直度<1/400.

③井架必须安装灵敏可靠的制动停装置,超高限位装置,防附落保险装置,避雷装置。

④按规范要求设置缆风绳,楼层卸料平台,卷扬机操作棚。

⑤吊盘进料口设置严密、牢固的防护棚。

⑥吊盘设置安全门,并严禁人乘坐吊盘。

⑦井架安全完毕后,应及时组织有关售货员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⑧每台井架配备2名操作工,操作人员持证上岗。

⑨六级以上大风停止使用。

第2篇 工程脚手架使用安全措施范文

建筑工程脚手架使用安全措施范文

1、本工程高度28.0m,因此脚手架立杆纵向间距1.8m,横向0.8m,步高1.8m采用三根大模杆。按规范搭设脚手架,设置连墙点和扫地杆。

2、施工脚手板应铺满、铺平、铺稳,不留探头板。

3、脚手架必须搭设在坚实的地基上支座处加设套垫或砼预制块。

4、脚手架最后一皮应设置两道防护栏杆。

5、脚手架搭设完毕应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各使用。

6、脚手架在使用过程中应经常检查,检查脚手架是否整体或局部沉稳,扣件是否松动。

7、在适当位置设置斜道,以供施工人员上下。脚手架斜道外侧和上料平台必须绑1m高和50m双层的防身栏杆和18m高的挡脚板或挂防护网,并随施工升高而升高。

8、脚手架斜道应设置防滑措施。

9、脚手架应按规定设置,避雷装置,应有可靠的接地装置。

10、各操作棚元素设双层防护。

11、脚手架的堆载,应严格按规定限制。

9.11.井架(双吊篮)使用安全

①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做好'十字'作业。

②井架底座必须坚实、平整,并排水良好,架体应稳定、垂直度<1/400.

③井架必须安装灵敏可靠的制动停装置,超高限位装置,防附落保险装置,避雷装置。

④按规范要求设置缆风绳,楼层卸料平台,卷扬机操作棚。

⑤吊盘进料口设置严密、牢固的防护棚。

⑥吊盘设置安全门,并严禁人乘坐吊盘。

⑦井架安全完毕后,应及时组织有关售货员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⑧每台井架配备2名操作工,操作人员持证上岗。

⑨六级以上大风停止使用。

第3篇 门式脚手架使用安全措施

建筑门式脚手架可以最大限度确保施工作业人员安全,同时能够降低工人劳动强度,节省劳动力,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建筑门式脚手架是一种多功能脚手架,主要由门架、交叉架、交叉支撑杆、插销、挂口式脚手板和连接棒等部件组成。由于主架呈“门”字型,所以称为门式或门型脚手架,也称鹰架或龙门架。门式脚手架20世纪50年代起源于美国,20世纪60年代风行欧洲、北美国家。目前国外门式脚手架在建筑领域已占50%,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引进这项技术,逐步应用于建筑、市政和大型设备安装及装修等工程。此外,门式脚手架不但能用作建筑施工的内外脚手架,又能用作楼板、梁模板支架和移动式脚手架等,具有较多的功能,所以又称多功能脚手架。

施工现场的脚手架是一个复杂的空间受力体系,门式钢管脚手架在门架立杆的竖直方向采用连接棒和锁臂连接,纵向以交叉支撑、挂扣式脚手板连接门架立杆,由此构成门管脚手架的基本组合单元。这些基本组合单元相互连接,逐层叠高,左右伸展,再加以水平加固杆、剪刀撑、扫地杆、封口杆及连墙件等增强门式钢管脚手架的刚度和整体性的加固件,构成整体门式钢管脚手架或模板支撑架。

结构稳定保安全

一般脚手架的失稳原因

脚手架的结构稳定性是工程结构安全性的重要内容,也是确保施工人员安全作业的前提。通常高处坠落事故的发生是由于脚手架结构的失稳现象造成,而失稳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主要有:构架结构本身存在缺陷;附墙拉杆设置不足,连墙件刚度不够;水平加固杆或剪刀撑设置不够;对钢管的材料性质了解不够,对不同壁厚钢管的不当混用;荷载考虑不够充分,稳定验算有误;施工管理不到位。按其发生的范围可分为整个结构或部分失稳,个别构件失稳和构件的局部失稳;且均可分为平面内及平面外失稳。有时在弹性范围内不发生屈曲,而在全截面达到塑性以前发生弹塑性屈曲,因此还可分为弹性稳定、弹塑性稳定与塑性稳定。任何一种失稳现象都可能使结构不能有效地工作。

门式脚手架结构特点

门式脚手架架体稳定表现在:门架的内外侧均设交叉支撑,其尺寸与门架间距相匹配,并与门架立杆锁牢。此外,门式脚手架是连墙件的设置,在架高45m以下时,垂直≤6m,每两层设一处,水平≤8m;架高45~60m时,垂直≤4m(每层设一处),水平≤6m,并应符合规范规定。门式脚手架在设置时,若架高45m以下则每两步门架设置一道;架高45~60m时,水平架每步门架设置一道。此外,连墙件的设置按规定间距随脚手架搭设同步进行。连墙件采用刚性作法,其承载力不小于10kn,靠近门架横梁设置,在脚手架转角处及一字型或非闭合的脚手架两端增设连墙件。

架体防护上,门式脚手架在施工作业层外侧按临边防护要求,设置了两道防护栏杆和挡脚板,防止作业人员坠落和脚手板上物料滚落。脚手架的外侧设置的密目安全网使用合格要求的系绳将网周边每隔45cm(每个环间隔)系牢在脚手杆上。

安装方面,门式建筑脚手架每层都满铺钢制脚踏板,无需再次移装,安全性和方便性较好;门式建筑脚手架插装连接,无损耗。传统一般最上层和最下层配备安装竹踏板,上层施工完毕再将该层竹踏板移转至下一层使用,增加工作强度,增加二次搭装费用,安全性和施工方便性较差。

注意承载能力

承载方面,门式脚手架每根立杆容许荷载超过25kn,为传统钢管脚手架的2.5倍,此外,门式脚手架满铺钢制脚踏板,并将脚踏板与脚手架用锁片连接,保证脚踏板不会随意活动从而能确保施工人员安全。另外,门式脚手架组装高度原则上不超过60m,超过60m要采用三角托架重新起搭。

脚手架的极限承载力与脚手架的破坏形式密切相关,而破坏形式又取决于脚手架的结构组成情况。门式脚手架是在其抗弯刚度弱的平面外方向屈曲失稳破坏。由于门式脚手架具有很大的横向(门架平面内方向)刚度,因此实测的脚手架横向位移和弯曲变形与门架平面外弯曲变形相比,小1 个量级以上。当连墙件间距为6 个步距时,门式脚手架将发生横向整体破坏。在连墙件正常设置条件下(竖向及横向间距小于或等于3 步3 跨),门式脚手架不会发生横向的整体失稳破坏。交叉支撑只在脚手架单侧设置时,虽然失稳方向仍在门架平面外,但失稳变形曲线由双侧设置交叉支撑的多个小波转变为少数大波。小波屈曲属于门架立杆局部失稳,大波屈曲属于门架整体失稳,后者的稳定承载力远低于前者。

保安全稳定的措施

使用要求

门式脚手架除了结构稳定、承载力大的特点,在使用时必须增加一些构造措施,才能增强门架的支撑能力,这也是门式脚手架能够做到安全不倒的诀窍。

高度在4.5m以上的高支模在施工前必须由施工单位编制专项技术方案。技术方案应包括模板及其支撑系统的设计、搭设及拆除,混凝土浇筑方法,浇筑过程观测及安全控制要求等方面内容。没有编制技术方案的不得施工。

此外,门式脚手架产品的轻型化使得它拆装方便,也就减轻了建筑工人的劳动强度,脚手架的设计趋向轻型化,选用内外源动性钢管,在生产环节的钢材耗材量比传统的钢管式脚手架节约40%以上。因此,在建筑施工拆装方面减轻了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使他们在作业中没有那么累,精神状况也就相对好了,安全系数自然上升。

安装标准

门式脚手架安装有自己的标准,要整齐划一,并在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上有保证其稳定的支撑系统,在搭设之前要在实地按设计要求严格放线。门架支撑安装时要求每安装一层门架就要加一道48×3.5钢管水平拉杆将其扣住。纵横向垂直剪刀撑按间距小于6m布置。门式钢管脚手架支撑受力主要靠支撑架整体受力,要发挥这种整体效应,就要靠纵横向水平拉杆和纵横向垂直剪刀撑将各榀单薄的门架“捆绑”连接起来。如果不设置纵横向水平拉杆和纵横向垂直剪刀撑,就好像筷子一样容易折断, 门架支撑就极易坍塌,这种情况必须杜绝。可调托座(底座)调节螺栓伸出长度不宜大于200mm,当可调托座(含底座)的螺栓伸出长度大于200mm时,可采取增加一道水平拉杆的固定措施。许多操作工人不了解这一点,把螺栓拧出较长,又不采取措施加固,使门架受力大打折扣,往往导致坍塌事故发生。

连接构建方面,门架的各种连接扣件螺栓拧紧扭力矩在40~65 n·m之间,以防构件不能有效承力或被破坏,搭设完成后用扳手随机抽样检查,不合格的必须重新拧紧,直至合格为止。不允许缺少连接构件或螺栓拧而不紧或在安装后随意拆卸,使门式脚手架发生变形而受到破坏。支撑立杆要垂直,纵横向水平杆要平整。立杆应尽量采用通长钢管,如需接管,接头要错开,不在同一步距内,立杆口必须按规范对接,确保架体垂直度。相邻的两根纵向水平杆的接头要互相交错,接驳口必须按规范对接。

事故抢救措施

若发生脚手架坍塌事故不要盲目去抢险,如有危及用电安全的突发事件应立刻切断电源, 在确认没有继续坍塌危险的情况下组织抢救人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抢救工作,首先抢救受伤人员,再抢救财产。只有注意了这些事项,采取了这些加强门式脚手架支撑的构造措施,门式脚手架才能有效、安全地发挥作用,也才能最大限度地防止作业人员发生高处坠落现象。

第4篇 建筑工程脚手架使用安全措施

1、本工程高度28.0m,因此脚手架立杆纵向间距1.8m,横向0.8m,步高1.8m采用三根大模杆。按规范搭设脚手架,设置连墙点和扫地杆。

2、施工脚手板应铺满、铺平、铺稳,不留探头板。

3、脚手架必须搭设在坚实的地基上支座处加设套垫或砼预制块。

4、脚手架最后一皮应设置两道防护栏杆。

5、脚手架搭设完毕应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各使用。

6、脚手架在使用过程中应经常检查,检查脚手架是否整体或局部沉稳,扣件是否松动。

7、在适当位置设置斜道,以供施工人员上下。脚手架斜道外侧和上料平台必须绑1m高和50m双层的防身栏杆和18m高的挡脚板或挂防护网,并随施工升高而升高。

8、脚手架斜道应设置防滑措施。

9、脚手架应按规定设置,避雷装置,应有可靠的接地装置。

10、各操作棚元素设双层防护。

11、脚手架的堆载,应严格按规定限制。

9.11.井架(双吊篮)使用安全

①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做好'十字'作业。

②井架底座必须坚实、平整,并排水良好,架体应稳定、垂直度<1/400.

③井架必须安装灵敏可靠的制动停装置,超高限位装置,防附落保险装置,避雷装置。

④按规范要求设置缆风绳,楼层卸料平台,卷扬机操作棚。

⑤吊盘进料口设置严密、牢固的防护棚。

⑥吊盘设置安全门,并严禁人乘坐吊盘。

⑦井架安全完毕后,应及时组织有关售货员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⑧每台井架配备2名操作工,操作人员持证上岗。

⑨六级以上大风停止使用。

第5篇 移动脚手架使用安全措施

(一)地基处理

脚手架搭设在结构楼面上时,确保基层平整,脚轮定位处无凸起杂物。

(二)门式脚手架搭设程序

脚手架的组装顺序:平整基底→自一端起立门架并随即装交叉支撑→安装水平架(或脚手板)→安装钢梯→安装水平加固杆→照上述步骤,逐层向上安装→按规定位置安装剪刀拉杆→装配顶步栏杆。 (三) 架设门架及配件安装注意事项 1. 交叉支撑、水平架、脚手板、连接棒、锁臂的设置应符合构造规定。

2. 不同产品的门架与配件不得混合使用于同一脚手架。

3. 交叉支撑、水平架及脚手板应紧随门架的安装及时设置。

4. 各部件的锁臂、搭钩必须处于锁住状态。 (四) 水平加固杆、剪刀的撑安装 1. 水平加固杆、剪刀撑安装应符合构造要求,并与脚手架的搭设同步进行。

2. 水平加固杆应采用扣件与门架在立杆内侧连牢,剪刀撑应采用扣件与门架立杆外侧连牢。 (五) 安装后检验要求 1.安装后认真检查立杆连接处的连接棒是否套紧,拉杆是否安装,上人踏板踏板钩与架子横杆是否连接牢固。

2.上人操作层四周安装护栏。上人前检查脚轮脚刹是否可靠。

(六)使用要求

1.上人作业时,作业人员必须佩带安全帽、安全带,穿防滑鞋。

2.上人作业时,检查周围护身栏是否牢固,将安全带固定在架子横杆上。

脚手架使用安全措施5篇

1、本工程高度28.0m,因此脚手架立杆纵向间距1.8m,横向0.8m,步高1.8m采用三根大模杆。按规范搭设脚手架,设置连墙点和扫地杆。2、施工脚手板应铺满、铺平、铺稳,不留探头板。…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脚手架使用信息

  • 脚手架使用安全措施5篇
  • 脚手架使用安全措施5篇44人关注

    1、本工程高度28.0m,因此脚手架立杆纵向间距1.8m,横向0.8m,步高1.8m采用三根大模杆。按规范搭设脚手架,设置连墙点和扫地杆。2、施工脚手板应铺满、铺平、铺稳,不留探 ...[更多]

安全措施热门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