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 管理者范文网> 优质范文> 优质范文

生命的林子

发布时间:2024-03-07 15:24:02 查看人数:91

生命的林子

生命的林子 第1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有2162个字,预计阅读时间为6分钟,共有278位用户关注,27人点赞!

国有林场是林业产业的支柱和骨干之一,对林业发展起着示范带头作用。林场营林生产是一项林木种植业生产,生产对象是具有生命的生物体,生产过程就是树木生命周期的循环,最终产品是成熟的林木资源。由于林木资源的种类不同,对它们的培育目的、功能要求不同,因此质量管理上的要求也就截然不同。这里只对用材林的质量管理作一探索。

一、营林生产质量管理特点

从营林生产最终产品看,是具有生命的生物群落,具有明显的广阔空间性和整体性,评价质量时,不能以个别立木或局部立木来决定,而应以林分的整体为评价对象,使用的质量指标或标准,应能反映林分的整体情况。由于不能进行立木透视,所以难于准确判别内部材质程度。林木资源虽然有质量上的差别、价值程度上的差别,但营林生产的最终成果一般没有不能利用的生产物。另外,反映生物体质量的生命态、生物形象不易量化,所以也不便测量。各生产阶段的生产对象具有灵活性,随生命态的时间进程质量具有阶段变化性。再有,由于自然条件多变复杂、不可控制因素多,使生产对象的质量难于控制。

营林生产的最终产品是取得优质的林木资源,其质量决不单单是在成熟阶段形成的,而是在长达几十年或上百年的长期生长过程中靠良好的生长环境和条件形成的,因此,不能简单地只用最终林木质量状况反映全部营林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这种做法显然是不适当的。营林生产各阶段活动从林木生长过程上看是顺序进行的,但实际上由于营林生产的大量性、空间性的关系,各阶段生产是平行组织进行的,而且都具有相对独立操作性,所以抓营林生产的质量管理,必须抓各生产阶段的质量管理,重点在于抓好各阶段的工作质量管理。

二、种子采收质量管理

种子是未来生物体的生命源,对未来生物体的质量具有决定因素的作用。营林生产是为了取得优良苗木和长远的优质林木,这是质量管理的起点。

1.种子的质量评价。为了能正确地表现出种子的质量状况,应该用生物生理指标结合物理性指标全面进行评价。主要指标有:①种子的生活力;②种子发芽率;③种子的优良度;④种子纯净度;⑤种子的含水量;⑥种子病虫害感染度。

各项指标计算出来后,对照种子等级标准确认种子质量等级。

2.种子采收阶段的工作质量。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培育、采集、收购、保管等项业务。即科学地培育母树林获得优良种子;及时有选择地采集野生种子;收购时严格按照检验方法进行检验;保管时按保管条件实施管理活动。对各项工作进行必要的检查,确保工作质量,进而保证种子质量。

三、育苗阶段的质量管理

育苗活动的产品是苗圃生产活动培育出的各树种苗木。

1.苗木质量。它是苗木生命力是否旺盛的表现,用下列质量特征予以反映。①生物形象:苗干的曲直,色泽是否正常,顶芽是否饱满,木质化程度的好坏,苗木有无机械损伤或病虫害等。②生态量化方面:苗高,地径大小,主根系长度,侧根数量等。

2.工作质量要求。育苗阶段的具体活动内容很多,可以讲所有的活动都是在为获得健壮的苗木创造生长条件和环境,因此,各项活动都要从苗木的生物生理要求出发, 确定各项活动的具体要求。①种子处理。为了保证种子及时的高发芽率,必须严格地按照种子处理程序进行。催芽期间保证温度和湿度的要求,经常检査,温度和湿度都不应超过规定的范围。种子处理期间应安排人员进行全日制的监控。②土地整理。土地是苗木生长的根本载体,要求土壤疏松、肥沃、具有良好的透气透水性、平整、保肥能力强。③播种。这是创造苗木生命的重要转化过程,其质量要求完全体现出了对工作的质量要求。首先是对播种时间性的严格要求,其次是对播种密度、均匀性的要求,再次是对覆土厚度和镇压力的要求。这些活动都会直接影响到种子的出苗率。④苗期管理。这一期间的活动主要是适当地调节光照,经常性地灌溉、排水、除草、施肥,换床或间苗、防寒、防病虫害,起苗出圃等。这些活动要有严格的时间性、数量和程度方面的要求。可按照育苗技术规程检查活动是符合要求。反映苗期管理质量时,可测算土壤含肥合格率、换床苗木窝根率、换床苗木成活率、起苗时的苗木损伤率、病虫害次数或受害的株数或面积反映受害程度等。

四、更新造林阶段质量管理

这个阶段的成果是幼林地,目标是形成有生命力和抵抗力的幼龄林。这里重要的是保证幼苗或幼树的成活和保存。

1.幼林地的质量表现。一般可用科学选择树种、正确确定初植密度、幼苗成活后的长势、幼树保存情况等反映林地的质量情况。树种选择只能依据生物学特性和立地条件等因素进行定性分析选取。树种不同初植密度也不同,可查表再结合应用指标反映质量状况加以确定。保存情况均指更新造林三年后的成活株数及合格面积,保存株数达到80%的为合格面积。

2.更新造林阶段工作质量。这一阶段主要的作业活动有清林、整地、植苗、抚育保护。

清林时的质量,要注意掌握割带宽度,清除杂草灌木要干净,注意保留珍贵树种。整地的质量,要求穴匀、土细、拣净杂物,做到穴状的规格和松木的深度符合要求。楦苗活动的质量,关键是苗木运输过程中保证苗木不受机械损伤,苗木要有足够水分和湿度,具体植苗时,把握植苗的季节,操作要符合技术要求,植苗在穴的中央、栽正不倾斜、不窝根、不过深过浅、适当踏实不悬空、防止透风。植苗后要进行大量的抚育保护工作,为幼苗成活创造有利的环境条件,其质量点就在于保证抚育次数,不漏抚,不损伤幼树,除草、松土应符合基本要求。

生命的林子 第2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553个字,预计看完需要4分钟,共有247位用户关注,44人点赞!

在师生的深入讨论中,我们发现无论“我”怎样回答,祥林嫂的命运都是无法逆转的,她是非死不可的,以下就是我们探讨的成果。

祥林嫂遭遇了窘途。回想祥林嫂的一生可谓是人在窘途。“立春之日,丈夫亡故;孟春之日,被卖改嫁;暮春之日,痛失爱子;迎春之日,寂然死去”,在一个个美好的春天,祥林嫂不断遭受着命运的重创。其初始的原因,就是她丈夫的亡故,然后,她便踏上了坎坷的人生路,最后死在了欢乐的“祝福”声中。

祥林嫂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鲁迅在《祝福》中写道:“和煦的春风,会吹拂在每一个有生命的人的身上。” 然而,这和煦的春风却没有吹拂在祥林嫂的身上。祥林嫂的不幸遭遇,桩桩件件却都发生在春天,哪怕在自然的季节里莺飞草长,鸟语花香,在祥林嫂的世界里却只有寒冷与黑暗。祥林嫂身处什么样的社会?周围都是些什么样的人,在她走向死亡的道路上推波助澜,让她在不幸的命运里丧失了享受她人生春天的权利?

谁剥夺了祥林嫂的春天?顽固冷酷的鲁四老爷把祥林嫂看成是伤风败俗的不祥不洁之物、“谬种”,剥夺了她参加祭祀的权利,在精神上迫害着祥林嫂;精明强干的婆婆把她当成挣钱的工具、可以买卖的奴隶,压缩着祥林嫂的生存空间;吃斋念佛的柳妈同情祥林嫂,但又把她视为不贞的人,视祥林嫂的伤疤为“耻辱的记号”,她想给祥林嫂寻求解脱的药方,她的善意之举反而给祥林嫂造成难以承受的重压,把祥林嫂推向更悲惨的深渊。软弱无能的“我”,作为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并没有用他的学识和思想拨开笼罩在祥林嫂头顶的乌云,面对祥林嫂一次次的追问,他匆匆地、胆怯地逃走了,祥林嫂失去了最后的救命稻草。

谁剥夺了祥林嫂的春天?所有这些人,都是冷酷的杀手。

祥林嫂是非死不可的。丁玲感叹说:“我读这篇作品觉得这是真正的悲剧。祥林嫂是非死不可的,同情她的人和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样的把她往死里赶,是一样在她精神上增加痛苦, 因为并不是这一个人, 或那一个人才造成她的悲哀的命运的。” 身处一个压迫人、愚弄人、毒害人的社会,面对愚昧而又冷漠的周围人,祥林嫂找不到活下去的理由那个时代,那个社会不可能给祥林嫂一个可以活下去的理由。祥林嫂,这样一位满怀希望而且有着顽强生命力的人也要最终倒下,让人们唏嘘感叹。然而杀害祥林嫂的元凶却还是封建礼教、宗法制度以及神权迷信思想。这些思想,像一张无形的网,笼罩着身在其中的每一个人。许寿裳说:“人世间的惨事,不惨在狼吃阿毛,而惨在礼教吃祥林嫂。”祥林嫂的窘途生活,让我们看到了封建社会的百态和人情冷暖,揭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死也不是祥林嫂的最佳选择。生如夏花之绚烂,死也可如秋叶之静美。如果死亡可以让人得到安宁,死亡未必不是一件好事。然而,在祥林嫂最后的日子里,她面临的人生困境是生与死的两难抉择。活着,在祥林嫂身心屡受重创之后,已经成为无尽的折磨。贺老六和阿毛都离她而去,连自己的痛苦也被人咀嚼成渣滓而丢弃,最终被赶出鲁家,沦为乞丐。生已不如死,如果此时死亡可以让祥林嫂获得解脱,她或许会走上这样一条解脱之路。然而,对死亡,她也怀着深深的恐惧。这种恐惧,不是生命个体的寂灭、消失所带来的恐惧,如果所有的一切都可以随着身体的死亡而灰飞烟灭,祥林嫂倒可以安然合眼了。问题是,祥林嫂沦为街头乞丐,到了这等地步,鬼魂和地狱的梦魇仍然咬噬着她的心。她不仅生前哀苦无告,还必须怀着更大的恐惧走向死亡。 因为她若选择“死”,又怕有地狱。柳妈曾诡秘地对她说:“你将来到阴司去,那两个死鬼的男人还要争,……阎罗大王只好把你锯开来,分给他们。”鲁迅认为,中国女子,只要带上不节烈的罪名就除不掉,只有被这顶大帽子压死完事。祥林嫂对灵魂的疑惑不过是免遭地狱之苦的一种幻想,她的反抗带有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迷信色彩,具有浓厚的悲剧性。祥林嫂,从肉体到精神都被封建礼教与神权迷信摧残虐杀,这正是祥林嫂的悲剧根本之所在。

生命的林子 第3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174个字,预计看完需要3分钟,共有202位用户关注,42人点赞!

林觉民少年时代就受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熏陶,立志要为清朝反动统治贡献自己的力量。他的妻子陈意映不仅以美貌闻名,而且心地纯洁,很有见识,自从和林觉民认识以来,就被他的出众才华和革命理想所吸引,一往情深地爱上了他。婚后,彼此体贴入微,情投意合,家庭生活十分美满。不久,他们生了个儿子,在甜蜜的爱情生活中又增添了一层乐趣。林觉民由自己的爱情生活联想到“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希望所有互相爱恋的人都能象自己一样过上幸福生活。

可是,当时清王朝统治下的中国,贪官污吏肆虐,地主豪绅横行,神州大地,血雨腥风,广大人民处于悲惨的境地,饥寒交迫,流离失所,哪里还谈得上称心如意的爱情和美满幸福的家庭生活!林觉民为此非常悲愤。他常常因此而苦苦思索:怎样才能救民于水火之中呢?他时常离开自己温暖的家,到外地去联络革命同志,进行革命活动。每当他不在家的时候,意映总是牵肠挂肚。当他回来的时候,意映又高兴又担心。高兴的是觉民在自己的身边,担心的是他很快又要离开了。每当这种情景,林觉民总是情深意长地开导她,向她宣传革命道理。共同的理想和生活志趣把这对青年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意映哭着对他说:你一个人出去,我实在放心不下。以后出门时,一定告诉我一声,我和你一块去。一则可以帮你做点事,二则免得我悬心。觉民虽然口头上答应,但考虑到她是年轻女子,又有小孩拖累,始终未带她去。

不久,林觉民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道理、毅然离开体贴入微的妻子和天真可爱的孩子,东渡日本留学。

林觉民聪明颖悟,学习刻苦努力,成绩优异。就当时而论,一个留学生毕业回国后,谋取一个满意的职务,取得优厚的待遇是很有条件的。这也正是很多人梦寐以求、求之不得的。但是林觉民没有走这条路。在日本学习期间,意映多次写信倾诉思念之情,盼他早日归来;父亲年老体衰,希望他回国挣钱养家。觉民虽然也爱恋自己的娇妻幼子,但他有“为天下人谋永福”的信念,就没有按照眷属的意愿回家享受天伦之乐。

一九一一年春天,林觉民接到革命党人的信,便回国参加反抗清朝统治者的武装起义。革命党人委派他去福建召集革命志士参加广州起义,他才顺便回到故乡闽侯探望老父、娇妻、幼子。他知道年老多病的父亲需要儿子在身边照顾,孤凄单弱的妻子需要丈夫相伴,天真稚气的孩子需要父亲抚养,但想到中华民族正处于危难之中,没有全民族的解放,个人的自由就得不到保障;只有国家富强,个人才能享有充分的幸福,他便决心离家,率领全体福建爱国志士经香港去广州,参加武装起义。

起义前,他知道这次起义必定失败,参加这次起义即等于奔赴刑场,必死无疑。可是,他却鼓励同伴说,我们死的这天,离胜利的时候必定不远了。

当年阴历三月二十六日,即武装起义的前三天,林觉民给妻子陈意映写了一封感情深挚的绝命书。正如林觉民自己说的,他写绝命书时是“泪珠和笔墨齐下”的,但革命豪情却跃然纸上,毫无悲观失望之感。

生命的林子 第4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620个字,预计看完需要2分钟,共有244位用户关注,44人点赞!

今天我们学习了《生命的林子》一课。课文主要叙述了唐僧刚剃发修行时由于耐不住法云寺内嘈杂的人群,认为会影响自己的修行,因而产生离寺的念头,在方丈的教育下,改变了最初的想法,继续在法云寺修行的事。我对方丈教育唐僧时所说的富有哲理的话感受特别深。

“这些树就像芸芸众生啊,它们长在一起,就是一个群体,为了一缕阳光,为了一滴雨露,它们就奋力向上生长,因此它们棵棵可能成为栋梁……”这些话是说事物的发展离不开群体,个体是在群体的相互促进中发展的。“一棵大树,不能远离森林。”这棵树为什么说大不说小呢?因为他没有远离群体,也许它是群体中最大的树,也许他是群体中最小的树,不管怎样,他都对自己下了一个决心——快长,否则别的树会赶上自己的。这句话中充分体现了适者生存,存优汰劣的生存原理。远的不谈,就说一下最近发生在我身上的一件事吧。我是学校中最有名的长跑运动员了,不管哪一次学校比赛,成绩都是数一数二的,然而最近在镇越野赛中成绩却不够理想。什么原因呢?难道是学校在镇上是低等的,还是教师不特级?不,完全不是,原因在于在赛前我远离了学校这一群体,停止了个人的“发展”。我认为自己在学校长跑中成绩是最好的,认为他们根本无法与自己相比,一次在训练中傲视一切,然而自己……是啊!一个人完全不能远离集体,除非你认为自己就是群体,自己永远超过集体。

竞争在整个自然界中随处可见,一个人,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要想在世间存在,要想发展壮大,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正确的看待自己,勇往直

生命的林子 第5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3908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0分钟,共有181位用户关注,33人点赞!

是喜还是悲,即将临产的孕妇竟然是艾滋病感染者

2005年10月20日。29岁的孕妇林丽到云南个旧市医院进行妇科检查,没想到,这次检查让她如坠深渊,医生发现林丽hiv抗体初筛呈阳性,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林丽不相信,她又赶到艾滋病检测的权威机构――云南省疾控中心复查,结果一致!

林丽和丈夫经商多年,因忙于创业,丈夫一直不想要孩子。眼看着林丽年龄已大,两家父母也不断地催促要“抱孙子”,林丽想有个孩子的愿望非常强烈。发现怀有身孕,林丽喜悦的心情难以抑制,她把生意交给丈夫去打理,一心一意孕育肚里的宝宝。

林丽万万没有想到,本来是怀着万分的喜悦准备当妈妈的,可自己却成了艾滋病感染者,这一诊断结果让林丽如遭晴天霹雳,更让林丽痛不欲生的是,腹中的胎儿已经有8个月。

林丽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在林丽追问下,丈夫痛哭流涕地说一年前和几个生意场上的朋友在一起吃饭,酒后他迷迷糊糊地被朋友拉到了夜总会,一时冲动就和“小姐”发生了性关系。谁料就是这一次的“偷腥”,竟让他感染上艾滋病。他也是最近体检时才发现,只是怀着侥幸的心理希望不要传染给妻子,但妻子最终未能逃过此劫。

丈夫让林丽将孩子引产,林丽不答应。在孕育小生命的几个月里,林丽已和胎儿有了很深的感情,她感觉到小家伙生命力很旺盛,她告诉丈夫,要死她和孩子一起死!

当夜,林丽万念俱灰,泪水打湿了枕头。悲痛中,林丽忽然感觉到了肚子里小生命在动,她把手放在腹部,胎儿又用力蹬了一脚,似乎在提醒母亲自己的存在。孩子是无辜的,无论如何也要保全这个孩子!林丽暗暗发誓。

孩子马上要出生了,当务之急是找一家愿意接纳她的医院。林丽走进了一家医院,告诉医生她是一个hiv感染者,医生神情大变,说这家医院不具备为“艾滋妈妈”接生的条件,医生推荐她去个旧市妇幼保健院。

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林丽来到个旧市妇幼保健院,听说林丽的情况后,妇产科主任罗桂芬亲自为林丽接诊。罗桂芬主任告诉林丽,如果孕妇感染hiv,那么母婴之间传播的几率相当高,罗主任建议她为孩子负责最好引产,只是此后林丽将再也不能当母亲。

林丽非常想要这个孩子,她急切地问罗主任,在自身已感染艾滋病毒的情况下,怎样才能保全孩子。罗主任告诉她,有一项“母婴阻断”措施,经过几年的临床检验有非常好的效果,母婴之间的病毒传播可以得到较好控制。

事实上,在5年前,由昆明市科委作为重点项目,“阻断艾滋病毒的母婴传播”就在昆明市一家医院进行着。这项研究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探索一种行之有效的艾滋病病毒母婴传播阻断方法。经过长达4年对23例样本的研究,发现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分娩干预和非母乳喂养方法对母婴垂直传播进行综合干预,可有效阻断艾滋病病毒通过母婴垂直途径传播婴儿。该项研究结果表明,正常艾滋病病毒母婴传播率为36%,经“母婴阻断”后传播率为4.3%,阻断效果明显.是一种适宜的阻断措施。“母婴阻断”措施已经向一些艾滋病高发区推广,个旧市妇幼保健院有幸成了开展这项措施的医院。

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林丽要求对自己也实施“母婴阻断”措施的治疗。

“母婴阻断”技术的实施,应该从婚检时就开始,重在加强预防。然而,林丽怀孕已经近8个月,能否有效地阻断病毒向胎儿传播,医生心里并没有底。

在母婴传播中,母体病毒数量是决定垂直传播最重要的因素。母体病毒载量越高,母婴传播概率越大。增加母体的营养,提高孕妇机体免疫力也可以减低病毒载量。按照“母婴阻断”实施方案,医护人员先从降低林丽身体的病毒数量、增加她的营养入手。

医生告诉林丽,这项措施的实施,并不能保证婴儿百分之百不染毒,林丽要做好一定的心理准备。林丽说:“我已经是hiv感染者了,再大的打击我都不怕,如果真能生一个健康的婴儿,那是上天给我的最后礼物。”

母婴阻断,打一场新生命保卫战

胎儿在母亲子宫内时,胎盘是阻断病毒的天然屏障,但若病毒量太多、宫内感染或宫缩等,有可能将病毒传染给胎儿。对林丽实施“母婴阻断”的第一步,是服用抗病毒药物,该药物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它能够抑制艾滋病病毒的复制,从而降低孕妇体内的病毒载量,也减少了胎儿被感染的几率。通常,被感染的孕妇在怀孕12周后即开始服药,因为这时胎儿已经初具人形了,手指和脚趾完全分开,器官都已形成,药物对胎儿造成的不良影响会减少很多,此时服药,效果会较好。然而,林丽已怀孕8个月,显然不能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了。

医生给林丽开了齐多夫定、拉米夫定、施多宁等药物,这些药物不含激素,主要是抗病毒。服用这些药物有一些副作用,会引起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腹泻等反应,想到这些药物能杀死病毒,林丽忍着反应服下了药物。

妊娠反应再加上药物作用,一段时间来林丽整夜失眠,在夜里,林丽想得最多的,不是自己生命的安危,而是胎儿的健康。据医生讲,有可能生下的胎儿是畸形或残疾,也有可能采取措施后还是感染上艾滋病毒。如果不幸真降临到无辜的小生命头上,那该怎么办? 林丽控制不让自己那样想,可是一闭上眼睛,她似乎就看见了一个胖乎乎的娃娃在流着眼泪喊妈妈。

林丽的病房,是一个特殊的场所,所有医护人员进出时,都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戴着双层手套,在保障新生命健康孕育的同时,医护人员也面临着考验。经过护士的反复检查,林丽虽身体较虚弱,好在胎儿发育非常好,每天正常胎动,似乎要急不可耐地来到这个世间。

林丽被查出感染艾滋病病毒后,除了丈夫来医院看望她,家里人很少照顾她,这让林丽心如刀绞。看到林丽情绪消沉,医护人员都主动安慰她她讲述一些与病的故事,增强她的信心。罗主任特意告诉林丽,一年多以前也有一个“艾滋妈妈”生下了健康婴儿,现在那个孩子活泼可爱,是一个非常正常的孩子。林丽听了,更加坚定了好好活下去的信心。

“母婴阻断”的第二个步骤是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剖宫产,这也是最危险最重要的环节。虽然医学界一直倡导母亲选择自然分娩最有利于胎儿成长,但在自然分娩时,婴儿将无保护地接触到母亲的体液,给病毒入侵制造绝佳机会。所以进行“母婴阻断”技术,大都会选择在孕妇妊娠38周发生宫缩前进行剖宫产手术。

11月25日,是医生为林丽选择做剖宫产手术的日子。林丽心情紧张极了,她一边轻抚高高隆起的腹部,一边轻声说:“宝宝,你一定要健康安全地来到世上,妈妈要用生

命来保护你的健康。”

当天进手术室时,医护人员也都做好防护准备,每个人都戴着护目镜和双层的医疗手套,每一个动作都小心翼翼,生怕不小心被锐器刺伤。此前曾有过一例“艾滋妈妈”的手术,尽管医生做好防护,没想到产妇大出血,喷起的血从护目镜的边缘流到主刀医生的眼睛里,医生只是简单地用盐水冲洗了一下眼睛,就又上了手术台。幸好那次意外没有使医生感染上艾滋病病毒,但当时惊险的场面让人后怕。

当天下午2时30分,手术正式开始,手术由妇产科主任罗桂芬亲自主刀。罗主任轻声安慰林丽,不要紧张,很快就能看到自己的宝宝了。在打过一针麻醉剂后,林丽慢慢进入梦乡,她不知道,等待她的究竟是什么。

锋利的手术刀准确而轻盈地飞舞着,鲜血渗了出来,护士马上采取了止血措施。婴儿的身体显露出来,是一个男婴!

助产护士迅速将婴儿的鼻腔、口腔。耳等部位清理干净,免得母亲的羊水、血液通过黏膜进入肺,同时迅速采集了婴儿脐血进行化验。罗主任不断地提醒护士,动作一定要轻柔,不要弄破孩子口腔的黏膜。在这一环节中,“母婴阻断”讲究的是快,眼快手快,能使婴儿尽早脱离母体。还要讲究轻,不得在手术过程中给孩子造成任何创伤,因为任何一个创口都是病毒入侵的缺口。

助产护士在给婴儿做清洁的时候,罗主任已开始给林丽缝合手术伤口了,整个手术过程不过40分钟。

在孩子出生后,第一时间里喂的并不是乳汁,而是抗病毒药,增强孩子的抵抗力,不受母体里病毒的感染。听着孩子响亮的哭声,手术室里的人都满心欢喜,大家都凑过来夸这个孩子长得漂亮。

手术车推着林丽回病房时,她才从麻醉中清醒过来。林丽四处转头想看看自己的孩子,护士告诉她孩子在进行抗病毒治疗,暂时还不能给她。林丽急了,她紧张地问护士:“孩子正常吗?会哭吗?”当得知是个重达3200克的男孩时,林丽心情激动不已。

罗主任并没有轻松下来,她知道,在脐血检测结果没有出来之前,还无法判定这个婴儿是否感染了hiv。

第二天上午,血样检测结果出来了,林丽所产的婴儿hiv抗体呈阴性,没有受到病毒的伤害。这证明,抗病毒药物和分娩过程干预这两个环节都发挥了作用,此时,“母婴阻断”措施并没有结束,还有第三个步骤等着实施。

切断的是病毒传播通道,切不断对生命的关爱

一个“母婴阻断”治疗病例的成功与否,在于18个月后的新生儿血样鉴定。如果新生儿体内的艾滋病毒含量未超标,那么便可宣告“阻断”成功。

林丽的孩子出生后,便从妇产科转到儿童保健科继续观察监测。儿童保健科主任叶艳告诉林丽,孩子绝对不能吃母乳,一定要人工喂养,奶粉全部由国家免费供给,一直供到一岁。

在生产后,林丽身体上出现了一些变化,充盈,有时胀得很难受,看到孩子不好好吃奶粉时,林丽忍不住就想把孩子抱在怀里喂母乳。手术后的第三天,孩子躺在旁边的小床上哇哇哭起来,林丽忍着伤口的疼痛,把孩子抱在怀里轻轻地摇晃,哭闹了一会儿,孩子又甜甜地睡着了。林丽抱着孩子仔细端详,看着他红润的小脸发呆,她轻轻地将孩子的脸贴在自己的脸上。猛然,林丽意识到自己不该这样,虽然医生早就说过,正常的接触并不会传染艾滋病病毒,林丽还是害怕由于自己的不慎而使整个“母婴阻断”计划失败。

7天后,林丽抱着孩子出院回家休养。叶艳主任告诉她,“母婴阻断”措施并未结束,以后妇幼保健院将每个月对孩子进行一次全面身体检查。叶主任说,如果方法得当,不发生意外情况,孩子会健康成长。

听了叶主任的一番话,林丽心情复杂。她不知道自己的生命何时到头,会陪儿子走多远,但是,有了小生命诞生前后所经历的一切过程,她知道了什么是对生命的守护。

生命的林子 第6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3730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0分钟,共有113位用户关注,39人点赞!

如今,她的名字,早已隔着时代的些许烟波,隔着那些时代男人的款款深情,绝唱成民国时代美丽的符号,成为西子湖边上一抹镂空的剪影。

她也是那个时代上空的临水照花人,因为她不仅仅拥有智慧、美丽、优雅,还有绝世无双的事业、爱情与友情。围绕在她身边的三个男人,他们纠结着她一生的美丽与哀愁:一个与她比翼双飞,成就“梁上君子,林下美人”的佳话;一个因她而亡,成就诗坛金童双璧的凄美绝响;一个则为她终身未娶,演绎民国末世的爱情传奇。

在民国风云际会的变革中,也许只有林徽因这个名字配得上这样的殊荣。张爱玲、周璇等一大批曾经光耀照人的女人们,在她的面前都一一隐去。她的美丽与灵性可以让当时最有名女子都心生妒意。

她是民国这个乱世废墟中绽放的一抹红,她是那个时代男人们心中的女神。她丝毫不逊色于和她的名字纠缠在一起的那些男人们。

2 山色空蒙雨亦奇,也许从1904年她在西子湖边的第一声啼哭起,林徽因就浸润了西湖的灵秀与风姿,于是这才有了我们世人眼中的林微因,孤傲、轻灵。

良好的家世背景,给林徽因的成长提供了绝好的条件,也在她骨子里注入了天生的贵族气息。父亲林长民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擅诗文工书法,曾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等职。1920年4月,林徽因随父一起游历欧洲。这年,林徽因生命中的第一个贾宝玉式的男人出现了。这个翩翩公子就是后来闻名诗坛的已婚男子徐志摩――她父亲的一位好友。

徐志摩的出现,是林徽因一生命运的转向。后来她的一生,不管她愿不愿意,都被这个风一样的男人纠结着,从此也打上了徐的烙印。这一年,他23岁,她才16岁。

刚开始,林徽因是带着敬畏之心结识徐志摩的,因为她父亲曾经和她说起过这个人,是个很有才华的青年。后来慢慢接触多了,他开始和她谈文学,谈诗歌,谈人生。

后来二人渐渐地谈到了感情,从徐志摩异样的眼神里,林徽因敏感的内心感受到了徐志摩的浓烈情感。

她先是拒绝,因为之前,按照父亲的心愿,门当户对,她已经和士林领袖梁启超的大公子梁思成定了亲,尽管她对梁思成没有太深的印象。

后来在徐志摩的狂轰滥炸下,林徽因慢慢感受到了忐忑惊喜。一个16岁的少女总是有着浪漫的爱情梦想,被人宠着总是一件幸福快乐的事。一个已婚的青年才俊,对一个情窦初开的女孩子有着致命的吸引力,即便是今天这个多元开放的时代,亦是如此。

林徽因知道,徐志摩是爱她的,爱得热烈,爱得疯狂,爱得忘记了海宁家里还有妻儿。

林徽因也忘记了两年前,她和梁家的婚约。

只是炙热的情感之外,林徽因还有些隐隐纠结夹杂的痛:一方面,她感动于他能够抛弃家庭追求自己;另外一方面,她也愤恨于徐志摩对家庭的无情。后来林徽因从徐志摩的朋友口中知道,他的元配张幼仪在徐志摩出国期间一直苦苦守候着丈夫的归来,同是女人,她能够理解张的固执。

林徽因想起了自己的母亲,父亲后来也娶了小妾,母亲因而一生悲痛。母亲的悲剧也是因为有颗敏感自尊的灵魂。

当过北洋政府司法总长的父亲林长民以过来人的身份告诉林徽因,徐不过是个始乱终弃的才子,她也不过只是他生命中的一场流星雨。

其实林长民说得没错,后来在林徽因之后,徐志摩的生命里还将烙印着这些女人的名字:凌叔华、陆小曼、韩湘眉。

在父亲劝自己的那晚,林徽因整夜未眠。最后她叹了口气对自己说,算了吧。爱得太重便是负担。她决定放弃和徐志摩这段无望的爱情。这次她走得与她当初相识他的那一刻一样决绝。

林徽因当然不否认,是徐志摩把她领上了文学这条路,她感谢他的知遇。林徽因并不讳言她的作品里有着他的影子。

后来徐志摩离开人世两年半后,林徽因创作的《你是人间四月天》横空出世。命定的邂逅便是那样的黯然流转,只有开头便匆匆刹尾。其实在徐志摩爱过的女人中,林徽因最能够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在她的《悼志摩》以及四年后的《再悼志摩》中都说,志摩整个的生命都是完全诗意的信仰。

林徽因两篇深情的文字与其说是祭文,不如说是对徐志摩阴阳相隔的真情告白。小心地拿放,温柔地擦拭。

流年太匆匆,许多年后林徽因致信她和徐志摩共同的好友胡适说:“徐志摩其实当时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情绪想像出来的林徽因,可是我其实并不是他心目中所想的那样一个人。”

也许那一刻林徽因在想,他并不是真正的爱她,他只是太孤独了。而徐志摩在一连串碰壁之后给林徽因留下了这首后来一直传诵的《偶然》,并凄然留下了惊世痛彻的爱情遗言:“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徐志摩《偶然》

徐志摩写得这样的无望,有自嘲,也有孩子赌气似的怨言。当然口气是真诚的,动静结合,一张一弛,倒也有几份男人的从容。语言是清丽柔软的。徐志摩把他全部的爱都装在文字里,是的,他和林徽因不过是一次生命的偶然,有着命运的定数,有着空结同心草,不结同心人的喟叹。

徐志摩骨子里终究是个诗人,林徽因就这样在风轻云淡中成就了他的诗情,她也成为他的诗魂。

据说,也只是据说,林徽因看了他为她写的这首《偶然》,只是淡然一笑。

在徐志摩离开人世的一个半月后,林徽因在给胡适的信中写道:“这几天思念他得很,但是他如果活着,恐怕我待他仍不能改的,事实上太不可能。也许那就是我不够爱他的缘故。”

林徽困始终明白,徐志摩只是她生命中的惊鸿一瞥,只是一次美丽的错误。

而因为这场美丽的错误,世人对徐志摩的元配张幼仪充满了同情,而林徽因却为此一生都背上了沉重的道德枷锁,遭人非议。

但是颇值得回味的是,作为当事人的张幼仪却公允地评价过她的情敌林徽因,当张幼仪知道徐志摩所爱何人时,曾说徐志摩的女朋友是另一位思想更复杂、长相更漂亮、双脚完全自由的女士。

“我懂得,但我怎能应和”,这一句是林徽因发自肺腑的对徐志摩的真情告白。她的一生也没有走出诗人的影子。

林徽因在《纪念志摩去世四年》中写道:“我们这一群剧中的角色自身性格与性格矛盾,理智与情感两不相容,理想与现实当面冲突,侧面或反面激成悲哀。”

看着林徽因这字间和泪的话,她繁华的背后,后人读到的却是寂寞与凄凉。

3 林徽因用她女人特有的心智,结束了和徐志摩一段无望的爱恋。林徽因终究是个平凡的女子,活在尘世的目光里。梁思成是配她的,他是大名鼎鼎的梁启超的公子,他风姿飘逸,文采飞扬。

婚后梁思成更像是得了宝贝似的把林徽因捧在手心里,他一点都无愧色地说,老婆是自己的好,文章是老婆的好。他对她的爱是彻底的,彻底到另外一个彻底地爱着林徽因的叫金岳霖的男子都遁形而弃。从而成就了一段“梁上君子,林下美人”的佳话。他把她的名字用诗一般的语言一起镶入了中国建筑史的丰碑上。

金岳霖是一代哲学宗师。需要前缀的是,金系徐志摩生前的好友,他和林徽因的认识源于徐的介绍,他还曾是林徐联姻的积极拥护者。也许从徐志摩介绍他认识林徽因的那一刻,金岳霖就无可救药地爱上她了,只是他那时作为志摩的好友恪守着君子之道。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这个和徐志摩一样的男子,注定是林徽因生命中的一场桃花雨。

在徐志摩离开人世四周年纪念日之际。一天林徽因对刚刚从山西考察古建筑回来的梁思成说,她同时爱上了两个男人,其中一个便是金岳霖。

天涯两隔后,也许林徽因骨子里还有对徐志摩的思念,对徐的亏欠。徐志摩的身影叠加在金岳霖的面庞上。

1931年,徐志摩为了去听她的演讲,在碧海蓝天中,他把他34岁的生命回报给了前世偶然的林徽因。后来,林徽因把他飞机失事的那块残骸永久地存放在她的卧室里,林徽因知道,她是最懂他的女人。

也就在这一年,她爱上另一个男人的苦恼来了。其实比她更苦恼的是那两个本是好友的男人。

梁思成痛苦至极,苦思一夜,比较了金岳霖优于自己的地方,梁思成说,她是自由的,如果她选择金岳霖,他会祝他们永远幸福。她又把这一切肯诉了金岳霖。金的回答更令凡人惊异:“看来他才是真正爱你的。我不能去伤害一个真正爱你的人。我应该退出。”

不知道梁思成愿意对林徽因的退出有多少是发自内心的,金岳霖的决定又有多少来自理智。也许学哲学的金岳霖是个聪明人,他以他的退守,保全了他对林徽因完整的爱情,毕竟,他可能只是个替代品,林徽因这样的女子,离开了徐志摩,不论嫁给谁,即使看上去可以让男人骄傲,一旦被岁月侵蚀,剩下的只有悲凉。

从那以后,他们三人毫无芥蒂,金岳霖仍旧跟他们毗邻而居。而金则孑然一身,终身未娶。在他的心里,她是他人间的唯一,是他心中一朵永远盛开不败的莲花。

弹指容颜老,刹那芳华。即使在林徽因离去多年后,已经90岁的金岳霖仍要深藏心曲,他说,有些事情他只能和她说,现在没有机会了,他也不会说了。因为他知道,她是最懂他的。然后是长久的沉默。

大概,那是寄望大去之日后在另一个世界里两个灵魂的对语吧。此情只应天上有,今闻竟在人世间。

1955年4月1日,一代才女林徽因香消芳尽,绝尘而去。时年51岁。

她用她裹挟着自己一生的清冷婚姻,成全了无数男人心中的梦想。她只能冰冷地活在民国传奇里。

得到林徽因噩耗的金岳霖凄然写道:“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这一次,他淋漓尽致,不再婉约退守。

由梁思成设计的墓碑上刻着她生前已千百次的自语:“这里长眠着林徽因,她是一位建筑师、诗人和母亲。”

生命的林子 第7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784个字,预计看完需要2分钟,共有165位用户关注,21人点赞!

杏林子12岁是患了类风湿关节炎,全身的关节都不能动弹,不能走,不能跳。遭受了病痛的折磨与苦楚,被命运卡住了喉咙。她的关节全部坏死,在她16岁时,杏林子悟出了一个道理:难道我活着就是让在自己受痛苦,让家人承受负担吗?难道我就是一个废人吗?不,我不能这样下去了,我要用快乐武装自己,与痛苦和平相处,珍惜生命,让生命更有价值。从此以后,杏林子终于战胜了病魔,她靠着仅仅能够活动,能够写字的右手的两根手指夹着笔写下了几百万字,二十本的励志作品。每写一个字,就是一痛,每写一个字,就是一爱。她要把自己的精神让更多人知道,不要让自己的生命白费。最后杏林子的作品风靡了台湾和东南亚,成为了着名的文学作家。

杏林子之所以走向成功,是因为他是一个有抱负、懂得反思的人。在杏林子得了类风湿关节炎之后的4年里,他一直在不停的问自己:像我这样既没有读过多少书,又瘫痪在床上的残疾人有什么用?我活着有什么用?就是为了拖累家人吗?我难道就要这样一辈子永远做个废人吗?就是因为杏林子懂得反思,在经过了激烈的思想斗争之后,才使她走上了写作的生涯。不像有些人,一旦遭受磨难,就自暴自弃,变得一事无成,永远沉沦下去。

在杏林子写作的过程中,她在腿上架一个木板,用两根手指头夹着笔巍巍颤颤地写作。每写一个字就像顶着千斤重,杏林子付出了许多的汗水,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顶着残疾的身体,用文字去见证生命的坚韧与美丽,历经二、三十年而不缀,才写成了那么多令人喜爱的作品。杏林子正是凭着乐观的生活态度、顽强的毅力,才创造了奇迹。

杏林子自己遭受了磨难,但她还要尽全力帮助别人。她用自己的全部力量在台湾创建了一个最大的,最具有影响力的残疾人机构??伊甸园。杏林子的一生中最美好的就是助人,俗话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把自己的全部贡献给别人,就会获得别人的帮助。杏林子用助人使自己的生命权释了价值。

生命的林子 第8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524个字,预计看完需要2分钟,共有129位用户关注,38人点赞!

生命的林子 2008、10、10

玄奘决定留下之后,又见到了那个劝他离开法门寺的那个人。

玄奘双手合十,走到他跟前,停下了。那个曾经劝说玄奘的人一见是他,便说:“哟,是玄奘啊!怎么样?想好了吗?是留下来呢还是到别处去?”“我决定留下来。”玄奘沉吟片刻,便做出了回答。“什么?”那个人的脸上写满了惊讶,“ 玄奘,我说的话你一定要好好想想。”“我想过了,所以才会有这个决定。”玄奘一本正经地告诉他。他反问道:“难道你不想出人头地了吗?”“当然想。”玄奘满怀抱负。“那你还留在这儿?”他很是疑惑,“这儿高僧济济,你想出人头地简直就是吃人说梦。”

玄奘认真思忖了许久,说:“芸芸众生就是一个群体,我想要出人头地就不能离开这个群体,因为,一个想要成才的人是不能远离社会这个群体的,就像一棵大树,不能远离森林。”可在这香火鼎盛的名寺中, 你不会感到有压力吗?“那人脸上的惊讶退去了,留下的只有疑问。“当然,压力是肯定有的。但是,没有压力,哪来的动力呢?有了竞争,才会有更多的动力呀!更何况,在这水深龙多的法门寺,只要我努力,奋发向上,总有一天会把自己的才华全部显露出来的。这样的出人头地,我觉得更有意义,不是吗?”

听了玄奘的话,那人羞愧万分,万千感慨:“有了好的环境,好的条件,才有更多的人才,这一点,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呢?”

生命的林子 第9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894个字,预计看完需要5分钟,共有292位用户关注,53人点赞!

一、生命教育内涵

纵观国内外生命教育的有关研究,许多学者都对生命教育的含义有系统的阐述。刘翠花等认为:“生命教育,顾名思义就是有关生命的教育,学校生命教育是指通过对学生进行生命的孕育、生命发展知识的教授,让他们对自己的生命以及对他人的生命抱珍惜和尊重的态度,并让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对社会及他人,尤其是残疾人的爱心,使学生在人格上获得全面发展[2]。钱巨波认为,生命教育的含义包括:“一是教育要确认生命的整体性和人发展的主体作用;二是要按照人的生命成长、发展的规律和社会需求实施教育;三是其终极目标是培养人热爱人生,珍惜生命,塑造健全的人格,充分开发人的生命潜能和人生智慧,为受教育者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奠定基础。”[3]许世平则认为:“生命教育就是指对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中,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生存意识熏陶、生存能力培养和生命价值升华,最终使生命质量充分展现的活动过程,其宗旨是珍惜生命,注重生命质量,凸现生命价值。”[4]综上,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在生命教育的含义上,诸学者尚未达成一致,但是大致上可以得出生命教育就是指导我们认识生命、欣赏生命、珍重生命、珍惜生命的教育活动。泰戈尔曾经这样说,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生命是教育的起点,这是生命教育最好诠释。

二、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中的生命教育思想

1.苏霍姆林斯基智育思想中的生命教育思想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智育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得,“智育是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进行的,但又不能仅仅归结为一定量的积累。只有当知识在变为个人信念,变为人的精神财富,从而影响到他生活的思想方向和他的劳动、社会积极性及兴趣的时候,知识的获取过程和知识的深化过程才能成为智育的要素”[5]。在智力教育的过程中,苏霍姆林斯基十分强调人的智能的发展,美好心性的培养以及人内在精神力量的增加。这样的教育目标为我们探索生命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在苏霍姆林斯基的逻辑中,要想牢固掌握和记住所学的知识,必须深入理解它,而要真正理解,首先有赖于独立阅读、认真观察、深入思考、积极思维、细致分析和准确判断[6]。关于个人阅读,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我很高兴沃洛佳的母亲对我讲,这个十岁的少年沉思地、聚精会神地埋头读书,好像有什么东西使他情绪激动。我劝他的母亲说:‘不要破坏他的这种情绪,不要对你的儿子说去找你的同学解解闷吧。这是他在进行自我教育,是学校里获得的精神上的弹药在起作用。’阅读一本好书,阅读一本激动人心的书,或者反复地阅读它,这是人精神活动中一个最丰富的内容[7]。”

苏霍姆林斯基还很重视学科教学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在学科教育中,学校开展生命教育,对现行课程中所包蕴的生命教育因素进行深入挖掘和提炼[8]。苏霍姆林斯基抓住一切适合的机会,充分利用学科教材资源,利用科学的原理使学生明白生命过程的始终和延续,理解在人的一生中,人是要死的,但是整个人类却是永存的。生命教育的实施贯穿在教与学的始终,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也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2.苏霍姆林斯基道德教育思想中的生命教育思想

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道德教育是他整个教育理论体系的灵魂。他认为,道德教育的重要任务,就在于要使儿童深刻地懂得:生命既是一种强大有力、不可战胜的财富,同时也是一种脆弱的,往往是无助的、极易受到损伤的珍品。有时候,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只消一句冷酷无情的话,一个漠不关心的眼光,就足以扯断一根纤细的生命之线[9]。

在道德教育中,苏霍姆林斯基让孩子多多地体会和观察各种社会现象和人们的相互关系,使学生对周围所发生的一切表示关切并从认识上初步形成是非、善恶、美丑的判断。他非常注重对孩子道德情感的培养,并认为道德情感主要从敏感性、同情心和义务感三个方面来培养,培养学生细腻地体察感受人心灵深处的忧患、不幸和郁闷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倾心于道德教育实践,认为道德教育应贯穿教育过程的各个方面,培养学生细腻的感情,使学生对一切不幸和痛苦充满敏感和同情,并有义务感去帮助人,克服困难,学生一旦形成这样的道德习惯就会对幸福有强烈的责任感,不仅为自己,还要为别人、为社会带来幸福,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使生命的价值得到最大的实现和满足。为了使孩子们做一个善良的、有同情心的人,学校教育应培养孩子关心、珍惜一切有生之物和美好的东西——树木、花草、禽鸟、动物,激励孩子去关心人,首先是母亲、祖母、父亲和祖父。在开学的第一天在校园里为亲人种一棵苹果树,并精心照料,等果子成熟的时候献给自己的亲人,如果孩子觉得这是最快乐的时刻,那么道德价值就已经灌输到孩子的心灵深处了。

3.苏霍姆林斯基劳动教育思想中的生命教育思想

生命的林子 第10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913个字,预计看完需要3分钟,共有223位用户关注,23人点赞!

对揭示出来的大自然奥秘所感到的真正惊异,是促使思想如滔滔急流的动力。

——苏霍姆林斯基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充实的精神生活和丰富的内心世界是其全面发展的一个极重要的标志。他们不仅在校内要读知识科学的书,而且要到校外去,观察了解山水天地,读大自然的书,获取多方面的养料。

一个温暖、明媚的早秋中午,苏霍姆林斯基带领学生走在河边,边走边看。眼前艳丽的花卉在风中摇曳,清澈见底的河水里游着小鱼,燕子在蓝天下飞翔,那高峭的悬崖出土壤的剖面。孩子们饶有兴味地观察黄色、红色、白色的土层和沙层。

“我们在土壤剖面看到了什么?”苏霍姆林斯基问。

“植物的根,”孩子们回答,“在底层就没有根了。”

“孩子们,你们瞧长在悬崖边上那丛绿草和那一层金色的沙子。草和沙子有什么不同?”

“春天草籽生芽,夏天草就长起来……”思维迟缓的尼娜说。

“沙地上不长草,不开花。”经常默然的柳达接着说。

“下雨后草就长起来,”米沙沉思地问道:“可下雨后沙子也会长吗?”

孩子们饶有兴味地讨论看到、想到的事物,思如潮涌。苏霍姆林斯基因势利导,把问题引向深入:“有生命的东西和无生命的东西区别是什么?”

科斯佳说:“有生命的东西会动,无生命的不会动。”

大家思索了一阵,有人反对道:“沙子随水流动,它有生命吗?”

孩子们沉思了。片刻,舒拉高兴地喊:“有生命的东西会长,无生命的不会长。”

他们认真思索着。米沙手指树木、草地、田野,顿悟道:“有生命的东西不能没有太阳,还需要水和养料……”

年幼的孩子被大自然的奥秘景象吸引、激发,身临其境地感受周围世界各种现象,了解其因果关系,比较物体的性质和特征,探讨事物的规律和真理。他们视野开阔了,产生了很好的洞察力和想象力,在思维中注入鲜明的形象、画面、概念和印象的清澈的溪流,从而焕发了生命的智慧。苏霍姆林斯基再次提出问题:“孩子们,你们仔细观察思考,有生命和没有生命的东西都是如何存在的?”

孩子们七嘴八舌议论,从考察成熟的浑圆的西红柿入手,得出结论:无生命的东西是有生命的东西的培养基。接着又谈论为什么黄瓜是绿的,西红柿是红的,小苹果树和老苹果树的关系,小蚕吃桑叶长大,绿苔为何没有种子等问题。他们认识到有生命的东西在不断变化的道理。一切有生命的东西都得适应周围环境,这是生命的奥秘。

生命的林子

国有林场是林业产业的支柱和骨干之一,对林业发展起着示范带头作用。林场营林生产是一项林木种植业生产,生产对象是具有生命的生物体,生产过程就是树木生命周期的循环,最终产品是成熟的林木资源。由于林木资源的种类不同,对它们的培育目的、功能要求不同,因此质量管理上的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生命信息

  • 生命的林子
  • 生命的林子91人关注

    国有林场是林业产业的支柱和骨干之一,对林业发展起着示范带头作用。林场营林生产是一项林木种植业生产,生产对象是具有生命的生物体,生产过程就是树木生命周期的循环 ...[更多]

优质范文热门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