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p.fws {margin:26px 0 20px 0 ;background:#f5f7f7;border-left:5px solid #3991e5;padding:3px 0 3px 8px;color:#3991e5;line-height:30px;text-indent:0;}
欢迎光临
当前位置: > > > 安全措施

工作面初采安全措施7篇

发布时间:2023-01-31 19:30:08 查看人数:51

工作面初采安全措施

第1篇 回采工作面初采初放收尾安全措施

工作面初采、初放及收尾工作是事故多发环节,为切实搞好单体长壁工作面初采、初放及收作的管理工作,保证回采安全,防止回采面重大事故的发生,特制订本管理规定。

1、矿成立管理领导小组:

组 长:由生产矿长担任。

副组长:由总工程师、安全矿长担任。

组 员:由安全员、瓦检员、顶板管理员担任。

2、领导小组负责初采、初采及工作面回料期间安全措施的监督落实和 工作。

3、工作面的初采、初放及收作都必须制定专项措施,经审批后,认真贯彻执行。

4、回采工作面的初采初放:

(1)工作面回采前,生产矿长必须组织有关人员对工作面范围内的巷道及生产系统进行全面检查验收,不符合标准要求的不准移交生产。

(2)开帮刷面必须挂线扶柱,装面棚柱不少于二排支架。

(3)单体支柱面安装,应自下而上安装,若自上而下,必须有可靠的防倒防抽冒措施。

(4)回采面严禁倒扒回采,顶板为中砂岩且边切眼顶不空不冒,采用3-4档管理顶板时,可反推两档,切眼顶空或有高冒点时,不准反推。

(5)从切眼刷面,进入煤壁第二档前,要采用手镐落煤或以炮助镐。

(6)初次放顶前,生产矿长必须组织有关人员到现场会审,工程质量及安全措施落实达标后方可允许放顶。

(7)初放期间,生产矿长和安全矿长跟班现场指挥,小组人员分三班现场把关,监督措施的落实和 。

(8)初放期间,技术员要及时掌握面上顶板情况,作好初放记录,必要时要及时修改措施。

(9)工作面初放、收尾由组长组织现场小组,每班带班人员跟班到点,现场交接,直至工作面收尾或初放结束方可结束小组活动。

(10)矿调度室要专列记录台帐,跟班小组成员上井后要作好现场记录描述。

(11)从切眼刷帮起,对支柱的初撑力必须班班监测,必须符合规定要求,且采高不得大于柱子全高的85%。

(12)直接顶冒落高度达不到采高的1.5倍时,必须采取加强支护措施,若悬顶跨度超过初次垮落步距时,必须加强支护并采取强放措施。

(13)初次放顶必须经矿总工程师组织安全、生产、技术人员现场会审并签字批准,方可认为初放结束。

(五)、工作面的收作:

1、工作面收作线应尽量避开断层、老硐、高冒区,顶板破碎带、周期来压区。

2、收作时不得超采或多留煤柱。

3、停面时必须保持最小控顶距,采高控制在支柱长度的85%。

4、回料前,必须把工作面内浮煤、杂物、多余的支柱材料运出。对运料巷道进行清理维护,保证回料路线安全畅通。

5、回料时,要确保供风量。

6、回料时,小组成员要分三班现a场把关监督措施的落实及回料 工作。

7、回料时,要确保支柱初撑力,回柱必须在切顶支柱的后面加斜撑支柱,并班班对初撑力进行监测。

8、回料结束后,要及时对回采面进行密闭。

(六)、架棚巷道回柱安全技术措施

1、旧巷、报废巷道、盲巷回柱时必须严格进行敲帮问顶。

2、加固退后支护,加固支护距离不得少于10米,加固支柱的密度不得大于1米,回柱前先取掉背帮材料,准备好回柱用的长绳子(回柱钢绳)和长把啄子。

3、回支架时回柱人员要站在支架完好、牢固的地方进行操作。

4、回柱时必须两人共同协作进行操作,不得一人单独操作。

5、先用长把啄子打松支架,再用长绳子套住支架梁头,用力拉垮支架,拉垮支架后再用长把啄子勾回柱子和其它材料。

6、回柱人员严禁在已回柱的空区下操作,回柱顺序按由里到外的顺序逐架进行。

四、采掘工作面探放水安全技术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职责

1、成立以矿长罗太忠为组长,李如洪生产矿长为副组长的矿井探放水领导小组,矿长为第一责任者,生产矿长负责矿井探放水的具体工作。

2、矿成立探放水实施组,生产矿长为组长,明确一名责任心强,技术素质好,工作经验丰富的工人为实施组副组长,由3名工人,1名安全员,一名瓦检员组成实施小组,实施小组严格按矿探放水技术安全措施执行。

3、领导小组和实施小组组长、副组长定期专题研究解决矿井探放水工作,出现的问题,在人力、物力、资金等方面给予保证。

(二)掘进碛头或其它地点发现挂红、挂汗、空气变冷,出现雾气、水珠、顶板淋水加大、顶板来压,底板鼓起或产生裂隙出现渗水、水色发浑、有臭味等水预兆时,必须停上作业,采取措施,报告矿有关领导,发出警报,撤出受威胁各地点人员。坚决执行“有疑必探,先探后掘,边探边掘,”的原则。

(三)钻孔布置(见后图)

1、平巷进行探放水时,对碛头正前方和巷道上方进行钻孔探水,布孔三组,每组1-2个孔。

2、上山进行探 放水时,对碛头正前方和左右两邦进行探水。布孔5组,每组1-2孔。

(四)钻孔超前距离的确定:(见后图)

超前距离就是巷道掘进终止位置与钻孔位置之间的距离,钻孔超前距离要以有效钻孔为准,探放水超前距离根据煤(岩)层的软硬程度确定。

1、1.3m以下的薄煤层超前距控制在15-20m。

2、1.3m以上中厚煤层超前距控制在18~25m。

3、在岩石巷道内超前距不小于5m .

(五)钻机钻前必须加强探水钻孔附近巷道的支护,背好邦,接好顶,工作面打上坚固的顶柱和木垛,碛头用2寸板、排花、笆片背紧、背牢,以防高压水冲垮煤壁和巷道支柱。

(六)探水工作地点必须挂牌,标明探水眼的位置,、方向、孔眼数,每次钻孔深度。打眼前要清理好管道,准备好水沟和水巷,并在附近安装好电话直通矿值班室。

(七)探水工作面要经常检查瓦斯,如瓦斯大于1%或其它气体超过《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必须立即停止作业钻进,切断电源,撤出人员,并报告矿领导加强通风进行处理。

(八)水压大的探水孔,孔口应安设套管,装水阀,便于以后调节放水量,在危险区探水,应采用防压、防喷装置钻进,防止钻杆被高压水冲出,并选择坚固地点预先砌筑好水闸墙,以防突水淹井。

(九)探水时如遇到从钻孔杆向外流水,应立即停止探水,固定钻杆,严禁移动钻机或拨出钻杆。探水眼深度不到5m即穿透积水区时,所有人员都要全部撤出立即报告矿值班领导,等待指示后再恢复作业。

(十)钻进时,发现煤(岩)松软、片邦、来压或钻孔中的水压、水量突然增大,以及有顶钻等异状时,必须停止钻进,但不得拨出钻杆,现场负责人应立即向矿领导报告,并派人监视水情况。如果发现情况危急时,必须立即撤出所有受水威胁区内人员,然后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十一)由探放水实施组明确专人填写探放水专题记录,标明探放水日期,孔号打孔深度,开孔位置、角度,收集钻孔瓦斯变化,涌水量等详细情况,出班后交矿值班领导,矿领导根据探放水情况安全下一步工作。

(十二)探水巷道的断面不宜过大,以缩小受压面积,同时应有两个安全出口用于通风,流水和意外情况下人员撤退,采用双巷掘进,20m掘脱落巷将两巷连通。

(十三)碛头在探水眼严密掩护下,并保持设计超前距离时,可采取多打眼,少装药,放小炮的方法,以利于保持掘进工作面煤(岩)体抗压强度。探水区域巷道必须平整,防止积水,以防施工人员有被堵截的危险。

(十四)所有在探水区域工作的施工人员都必须认真学习该区域的作业规程和探放水技术安全措施,熟悉避灾路线,懂突水后急救知识。

(十五)探水巷道必须严格掌握方向,沿着探水孔的中心线掘进,如因地质变化必须偏离时,应进行补充钻探或采取其它措施予以补救,以避免造成前距和部距,探水距缩小而发生透水事故。

(十六)老窑区放水允许恢复掘进时,必须充分注意,当掘到离老空区3~5m处,应先用电煤钻打2~3个检查孔进行再一次检查,只有证实积水确已放尽后方可与老空区掘穿。

(十七)本措施未尽事宜,严格按《煤矿安全规程》执行。

第2篇 综采工作面初采初放安全措施

一、 说明:

1171综采工作面安装及矿验收、试运转已经顺利完成,即将开始初采初放,为保证初采初放能安全、顺利进行,特制定以下安全技术措施。

二、 初采初放领导小组:

组长:黄庆

成员:黄照欢、秦明祥、何厚德、罗通前、郜加林 、黄绍光、赵云雾、黄照禹、姜顺林、余中富

初采初放期间,区队每天每班安排一名干部跟班现场安全指挥,并及时向矿初采初放领导小组汇报工作的进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三、 回采前的准备工作

1、提前对切眼及两巷的支架进行维护,采面支架、输送机安装调试完毕,巷道偏挂歪扭的棚子要提前加固,空顶漏顶处重新背顶,清净巷道内的浮渣杂物。

2、运输巷输送机和采面输送机调整好,要求平、直、顺,不得高低起伏。

3、安装调试好泵站及液压管路系统,上齐“一通三防”设施及各项安全设施。电话通讯保持畅通。

4、开采前,备齐两巷所需的柱、梁。轨道巷备足抢险物料、大料不少于30根,。

5、电气设备保证完好,无失爆现象,各种信号齐全,按扭灵活可靠,运输机铺设平直完好。然后对采面运输机及机巷转载机进行试运转,缺刮板、螺栓、螺丝的及时补齐、拧紧,确认无问题后方可进行靠运输机工作,保证机械设备运行正常。

6、开采应在工作面三级联合试运转之后进行。开采前,对采面支架所有立柱、推进缸、操作阀、联接销等进行仔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所有操作阀必须安好处于零位,否则不准开工。

7、运输机运转前,将煤墙侧的浮煤、杂物清理干净,保证运输机的平、稳。

8、按作业规程要求做好机头超前上下两巷超前加固工作,超前加固采用1m铰接顶梁配合单体柱一梁一柱二排,长度不少于20m。

四、 安全技术措施:

1、工作面严格执行“四位一体”收开工安全验收确认制度,只有“四位一体”人员在安全生产评定表上签字后,方可开工;未经“四位一体”人员签字或安全隐患未处理,不得组织生产。

2、各工种进入工作岗位后,首先检查各台机电设备是否完好,确认完好正常后,并联合试运转三分钟。

3、初采前,对切眼及两巷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消除和排查掉各种隐患,清理净切眼内的浮煤及影响行人的障碍物,清理净支架及架间的浮煤杂物,确保行人及运输畅通。

4、初采初放前,必须保证两巷超前支护长度不少于50米,超前支护段架棚时必须背帮背顶严实,严禁出现断棚,严禁使用失修失效单体、柱梁,单体支柱必须挂好防倒钩或保险绳,若遇软底时单体必须穿柱靴。

5、初采初放时,先调整开采层位及支架姿态,要求顶底板平整,

采高控制在2.2±100mm,支架必须接顶严密,支护有力,严禁超高开采。

6、工作面生产过程中,采煤机司机与支架工紧密配合,坚持追机移架,移架滞后机组后滚筒不得超过3m,若移架距离超过3m时,必须停机移架,移架跟上机组后正常割煤。移架时必须坚持带压擦顶移架,支架拉移到位后及时给前、后立柱注液,保证支架接顶及时,立柱升到位后继续注液3~5秒,保证支架达到足够的初撑力。

7、为防止片帮,工作面拉移支架应采用带压擦顶移架,拉架后及时打出伸缩梁,控制好顶板端面距,减少空顶时间。采煤机停止割煤后,将整个工作面伸缩梁全部打出。

8、初采初放期间,乳化液浓度不小于(3%~5%)规定要求,乳化泵站压力不得小于30mpa。

9、提前回收工作面两端头的钢筋、铁丝锚杆,防止采煤机割到端头时,锚杆缠绕在滚筒上,影响割煤或甩出伤人。

10、及时调整工作面端头错距及坡度,防止上窜下滑,确保工作面工程质量“三直、一平、两畅通”,上下出口宽度不小于1.0米、高度不低于1.8米。

11、加强工作面的工程质量验收,支护时必须拉线支设,保证支架成直线。

12、初采初放期间,必须加强工作面支架液压管件的管理,发现卸载、损坏、漏液等问题必须及时处理。

13、初采初放期间,正常使用两巷净化水幕、各转载点喷雾和支架喷雾,并观察下隅角瓦斯浓度,如有异常及时停止作业,采取措施处理。

14、放顶线外2米处的顶锚、锚索及帮锚必须全部按规定卸掉,两巷的工字钢棚及时回收。

15、在初采初放期间,工作面老空悬顶面积达到2×5㎡以上时,采取人工强制放顶措施。

16、当采空区顶板完全跨落,工作面初次来压和跨落高度大于1.5倍采高时,经矿初采初放领导小组验收合格后,组长宣布初采初放结束,工作面方可进行正常的回采管理工作。

17、其它严格按《煤矿安全规程》、《1181综采工作面作业规程》和《各工种操作规程》有关内容执行。

第3篇 工作面初采初放:安全措施

为确保9115高档普采工作面初采初放工作安全顺利进行,经现场观察,安全生产有关管理人员研究,特制定本措施:

一、成立初采初放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张广庆贾正芳范向阳柳建军吉红社陈国富

成员:茹成仓赵震涛陈志强原国林吕张军许海斌

领导小组负责9115高档普采工作面初采初放期间的安全生产现场指挥工作,各采煤队副队长和师傅安质检配合领导小组展开工作,只有在确认工作面老顶全部放下来,初次来压稳定、生产处于安全正常时,领导小组方可解散。

二、现场概况:

9115工作面从切眼开始初采初放工作。

工作面走向长度:工作面走向长度525m(切眼中~停采线)。

工作面倾斜长度:150m(9115进风顺槽中~9115回风顺槽中),煤壁147 m。

工作面由单体液压柱配合铰接梁三四排管理正悬臂支护,最小控顶距3.6m,其中两端头支架采用四对八梁π型钢梁支护,即相邻两对梁间距为0.6米,每对梁中两梁距离为0.3米,梁长4.2米,一梁四柱。

割煤机组为mg150/630---wd型。机头比机尾高约2 m,巷道净高1.5m。

三、技术要求

1、工作面采用三、四排管理顶板,柱距0.6m,排距1.2m,机道1.4m。初次来压和初次放顶时的措施:

(1)、首先对工作面所有设备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做到无隐患、无事故,将横溜靠工作面煤壁,溜子保持平直,运行平稳。

(2)、工作面原支柱要逐根拆除,先支后回,用单体液压支柱配合金属铰接顶梁支护,支柱支护位置距梁尾40厘米,采用齐梁直线柱正悬臂支护方式,柱距0.6米,排距1.2米,替下的支柱要及时兑出工作面。

(3)、前三个循环逐渐调整煤溜、支柱、顶梁位置,使其达到正规循环要求,初采采用密集切顶。

(4)、工作面初次来压,顶板全部跨落,开始正规循环作业。

2、两端头及超前20m范围内支护符合必须符合规程要求。

3、工作面配风量达到规程要求的663.6m3/min以上,所有“一通三防”(防火、防瓦斯、防煤尘)及监测监控设施必须齐全、完好、有效,符合《煤矿安全规程》及相关规定要求。

4、液压系统完好,乳化液配比浓度达到3%~5%,泵站压力达到规程要求,支架无漏窜液现象且达到初撑力12mpa;数字压力计、微表要齐全、完好、有效,便于进行矿压观测。

5、工作面所有机电设备、电气设备都符合完好标准:各类机械设备油量、油号、油质、润滑及各部连接等情况要符合要求;各类电气设备开关、电机、接线盒、电缆、保护、接地极,必须达到完好标准;供电系统、额定电流、容量要科学、合理。

6、工作面液压柱必须升紧,且要保证安全阀能够正常开启;局部不接顶架要及时上背板、道木,确保接顶严实且防止生产中出现顶溜困难等现象。

7、工作面及两巷,防排水设施必须到位且满足最大涌水量要求。

8、工作面开始回采时,采煤队要协助通风科管理好工作面瓦斯,根据瓦斯涌出情况及时在工作面机头机尾挂风障,调节风量,并加强检查,防止超限。治理上隅角瓦斯,有异常立即进行处理汇报。

9、老塘及机头机尾出现悬顶面积较大时,要考虑进行强制放顶。

10、由于工作面的机头、机尾的高差在2m左右,机头高,机尾低,在回采过程中可能出现工作溜后窜,工作面溜子机尾必须打好压机柱

11、初采初放过程中,地质条件等有异常时,另行制定专项措施。

四、施工作业程序及主要工序:

1、设备试运转中间段: 割煤→移刮板运输机→挂600毫米短梁→割煤→移刮板运输机→挂1200毫米长梁、卸600毫米短梁→支柱、清煤→回柱放顶

机头(机尾)段:割煤→移刮板运输机→(支柱)清煤→移端头架→两端头维护

2 、设备试运转:人员对工作面所有机电设备进行全面、详细的检查,发现隐患必须及时进行处理,防止事故发生。要逐台设备进行试运转,试转前要通知每一个现场人员,作好准备。试运转时,所要试转的设备及其周围不得有无关人员,作业人员要位于安全地点,必要时要安排专人看护。试运转确认各台设备无误后,方可联合试运转(由外向里)。

3、割煤:割煤前人员要将煤帮杂物清净,割煤时司机应位于机身范围内操作,防止工作面片帮或滚筒甩出铁器等杂物伤人。采高要逐刀降低,掌握好底板,严禁留台阶。

4、顶溜:割过煤后,要及时进行顶溜、调架,确保支柱、工作溜尽快达到直线标准。

5、两端头维护:两端头必须加强维护,安全出口畅通,放顶时人员要配合好,确保安全。

6、清煤:煤清入溜子,矸块清到老山,不准清入运输机;初采期间,杂物较多,人员要精心操作,严禁杂物上皮带。

五、安全技术措施

(一)顶板支护管理:

1、初采初放期间,要根据生技科提供的该面矿压规律预测预报及相邻工作面回采经验,加强工作面顶帮支护工作,必须保证支架完好,不漏液,不窜液,初撑力达到要求;两端头必须加强维护,保证安全出口的畅通。人员进入作业场所首先要查处顶帮隐患,确保有一个良好的作业环境。

2、根据《矿压规律预测》老顶初次来压步距28~36m,周期来压12~18m。当切眼随着推进矿压显现趋于正常。但要加强对顶板的观测,如发现顶板来压大或顶板破碎时,在来压明显的地段进行加强支护。

(二)“一通三防”、监测监控管理措施

1、所有人员要爱护并正确使用“一通三防”及其监测监控设施,杜绝“一通三防”事故,其它按监测监控管理规定严格执行。

2、初采期间,通风区按规程要求配足风量,提前在机尾挂好风障,防止瓦斯超限,采煤机速度控制在2m/min范围内,并使用好工作面喷雾,有效降尘;所有作业人员要相互配合好,谨慎操作,同时要加强瓦斯管理。

(三)施工操作管理:

1 、 所有人员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严格执行煤矿“三大规程”及其它有关法规法令,熟练掌握操作技术,严格执行岗位作业标准,遵守各项管理制度。

2、岗位作业人员都必须是经过安全技术培训并持有安全资格证的专业人员。所有参与试采及初采初放的人员必须经过规程、初采初放措施及相关管理制度的学习并经考试合格。

六、采空区处理方法:

1、采用全部垮落法。

2、当两端头矸山垮落不充分时,采取全回收支护的方式:

①、随着回采推进,支设超前支护时由各生产班端头工负责回取工作,回取时人工用长柄工具拆卸,支柱变形较大拆卸困难时可不回取。

②、回取前,两巷顶板稳定完整区段,正常回收;直接顶局部变薄、离层或顶板破碎段,要先沿工作面方向在该段及其前后3m范围内架设∮200mm,长3.2m板料,间距不大于1m,且必须保证一梁四柱。

③、作业(前)时,人员首先要查处顶帮隐患,作业时不少于4人一起协同作业,必须由专人观帮观顶,发现异常必须立即停止作业,进行处理,确保安全后方可进行施工。进风巷拆卸及架设棚梁等作业时,必须将刮板运输机停机闭锁,开关打至零位并挂牌。

④、回取的木柱、背板等必须放到指定地点,码放整齐并挂标志牌。

⑤、两巷顶板离层、破碎严重区段以及巷道顶板有明显下沉区段严禁回取木支护。

3、如采取以上措施后,矸山顶板垮落仍不充分时,执行强制放顶措施。

当悬顶较大时,可采用提前预裂的方式破坏顶板构造。机尾上隅角严禁使用打眼放炮的方法强制放顶。

①、在顶板距煤柱侧约0.3m每隔2-4m平行工作面打一组眼,每组眼最多不超过4个(端头架距煤柱侧间距较小时,可打两排眼每排1-2个、排距0.4-0.6m;间距较大时打一排眼3-4个),眼距0.4-0.8m,眼深为0.8-1.5m,眼深、眼距、眼数可根据现场稳定及间距情况适当调整。

②、当割煤、回柱放顶完毕,炮眼进入端头架前立柱以里0.5m-1.0m时开始进行强制放顶。打眼放炮严格按《煤矿安全规程》及操作规程的有关规定执行。

③、爆破前,端头切顶柱可外移到端头架前立柱向外300mm处。

④、爆破后,如老顶仍不能充分垮落,可将炮眼间、排距适当缩减。

⑤、端头强制放顶炮眼布置示意图及爆破说明书:

○○

12

○○

34

90o

0.8--1.2m

0.4—0.6m

0.4-0.8m

爆破说明书

眼号

名称

眼深

(m)

眼距

(m)

角度(0)

装药量

(g)

炸药

种类

雷管种类

封泥

长度

联线

方式

起爆顺序

水平

垂直

1-2

顶眼

0.8-1.2

0.4-0.8

90

90

200-500

矿用乳

化炸药

瞬发

≥0.6

串联

1-2

(四)运输、机电、供排水管理:

1、工作面进行初采初放前,必须保证工作面运输设备完好,刮板运输机刮板齐全,两巷轨道、绞车、挡车器等完好,皮带不跑偏。

2 、 检修、生产等施工作业时,人员对工作面所有机电设备进行全面、详细的检查,发现隐患必须及时进行处理。

3、割煤2~3个循环后,仔细、全面检查设备运行情况,发现异常必须及时进行处理。

4、 工作面开始初采时,要保证供排水系统齐全完好,有跑冒滴漏现象必须及时处理,人员做好水情观测,准备好排水设施,工作面有涌水时,安排专职人员排水,并保证及时排出,杜绝水患。

七、 灾害预防及避灾路线:

工作面发生各类灾害时避灾路线及避灾注意事项严格执行作业规程规定。

八、 现场文明及质量标准化要求:

现场文明及质量标准化严格执行本工作面作业规程及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

九、其它方面的要求:

其它方面严格执行本工作面作业规程及《煤矿安全规程》相关规定。

山西阳城皇城煤业有限公司华树煤矿

二00八年四月二十二日

第4篇 工作面初采及初次放顶技术安全措施

一、概况

s21201综采工作面于2009年1月22 日计划完成割煤机、液压支架等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为了确保初采期间及初次放顶等工作的顺利进行,特编制工作面初采初放技术安全措施,并经贯彻学习后执行。

二、初采及初次放顶组织管理措施

1、矿成立初采初次放顶安全领导小组,以加强初放的安全领导工作。领导小组人员安排如下:

组长:王 荣

副组长: 卓泽强 骆长君蒲家全 李 德

成员:邹代银 侯胜军刘 涛石顺伟谭兵吴荣华唐大洪常建 孙维彬

2、采煤工作面初次放顶必须由生产或安全副矿长担任现场总指挥。

3、放顶前由该领导小组组织有关人员召开初采初放专题会议,负责指挥、检查、督促、管理该面的初次放顶工作、落实现场值班人员。初采、初放期间,各职能部门对该面进行重点管理,由矿派人轮流现场值班。(早班生产科、中班调度室、夜班安全科)

4、初次放顶期间综采队必须有队干现场值班,出班后必须向矿调汇报当班安全、顶板管理、顶板垮落等详细情况。

5、初落过程即采空区顶板冒落高度达到采高2.0米以上,采空区顶板冒落长度沿倾向不少于工作面长度的2/3,且来压稳定后由初落领导小组组长组织有关人员到现场检查,确认已安全后,宣布初落结束。

6、放顶结束后,工作面按作业规程要求进行正常回采。

三、初采、初次放顶安全技术措施

1、初采前,组织全队职工干部学习本措施,学习贯彻《s21201工作面作业规程》、《s21201工作面瓦斯管理安全技术措施》、《s21201工作面防突技术安全措施》,并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2、工作面两端头布置 4.4米л型钢梁,按一梁四柱,成对迈步前移,支护端头。单体液压支柱必须拴齐拴牢防倒绳,两安全出口必须随时保持畅通。

3、机、风两巷必须严格执行前10米双排,后10米单排的超前支护的规定;工作面必须随时备用足够的背接、顶材料。。

4、初采前综采一队在风巷切顶线排,铺设两趟φ500mm的水泥圆筒,接头处搭接严实,并用矸渣保护好水泥圆筒,水泥圆筒必须用相适宜的“十”圆木撑牢,铺设水泥圆筒与切顶线一致,随工作面推进而铺设。

5、初采期间,工作面采高控制在2.0米-2.5米之间,确保液压支架有效接顶,并将工作面运输机调平调直,必须摸顶板开采,割底矸保证采高,进风巷超前回风巷10~15m回采。

6、初采、初放期间保证泵站压力≧30mpa,乳化液浓度3-5%。

7、工作面初采期间,循环进度0.6米、放顶步距为0.6米,按作业规程要求及时移架,接顶完好、支架调直符合要求,支架升紧达到设计初撑力。

8、根据工作面顶板岩性及回采经验,工作面自开切眼推进20-25米,将出现顶板初次来压。初次放顶,初次来压期间必须严格瓦斯、顶板管理。

9、初次放顶期间,必须加强两端头、两巷的支护质量、沉底、维护加固工作,支护强度、密度,搞好工作面采煤机和溜子的操作,并严格液压支架的操作质量,严禁空顶作业。

10、加强初采初放期间瓦斯涌出的动态监测,工作面瓦斯浓度超过1.5%、回风瓦斯浓度超过1.0%及以上时,停止作业。向矿调度室汇报,由通风区检查处理,若瓦斯涌出异常,应立即撤人、断电,并另编瓦斯治理措施。

11、加强回风巷上隅角瓦斯的管理,严禁瓦斯超限作业,巷道尾巷必须及时回撤,最大允许滞后切顶线距离不超过1.5m。。

12、初次放顶时,若现场放顶不垮,悬顶走向长达到6m、倾斜长达到25m时,采取强制放顶措施,届时另编措施批准后执行。

13、初采、初放期间,当班跟班队长携带便携式瓦检仪,班班必须有队干现场跟班,其它技术操作严格按本采面作业规程执行。

14、工作面回采必须及时移架,移架时立柱下降不得过多,控制在20~40cm之间,若遇顶板破碎,应采取带压移架。

15、工作面端面距最大不允许超过340mm,若遇煤壁片帮,顶板破碎必须采取超前移架,移架后,因片帮,端面距超过0.34m则必须打贴帮支柱作临时支护。

16、割煤人员必须加强对切齿的检查,及时更换损坏的切齿,避免煤机滚筒齿座被磨坏。

17、更换切齿时,必须要切断煤机电源,在开关上闭锁、挂 牌、拉离合器,而且人员严禁站在空顶侧作业。

18、移支架时,人员必须站在支架内移架。

19、工作面必须保持“三直、一平、两畅通”,做到支架与工作面保持垂直。

21、凡顶板局部冒落时,必须立即用木料绞顶接实,严禁出现空顶、假顶。

22、加强设备检修,保证设备完好率达到95%,采面支架必须保证每架完好。

23、各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

24、当采面顶板下沉速度大,此时应停止工作,撤出人员,并向矿调度室汇报,待采取措施处理后,压力稳定方能恢复作业。

25、为防止煤壁片帮伤人,移架后必须及时伸出护帮板。

26、工作面机头段的π钢支护,必须成对迈步使用,π钢及单体支柱必须按《作业规程》的要求打齐打牢,缺柱或倒柱必须及时补上,歪或偏梁柱必须及时扶正,失效支柱及损坏π钢必须及时更换。

27、该面上端头保假二巷冲眼贯穿s21201回风巷的安全技术措施届时根据现场场制定针对性措施。

28、本措施未涉及到的严格按该面《作业规程》及《煤矿安全规程》有关规定执行。

第5篇 工作面初采初放安全措施

为确保9115高档普采工作面初采初放工作安全顺利进行,经现场观察,安全生产有关管理人员研究,特制定本措施:

一、成立初采初放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张广庆贾正芳范向阳柳建军吉红社陈国富

成员:茹成仓赵震涛陈志强原国林吕张军许海斌

领导小组负责9115高档普采工作面初采初放期间的安全生产现场指挥工作,各采煤队副队长和师傅安质检配合领导小组展开工作,只有在确认工作面老顶全部放下来,初次来压稳定、生产处于安全正常时,领导小组方可解散。

二、现场概况:

9115工作面从切眼开始初采初放工作。

工作面走向长度:工作面走向长度525m(切眼中~停采线)。

工作面倾斜长度:150m(9115进风顺槽中~9115回风顺槽中),煤壁147 m。

工作面由单体液压柱配合铰接梁三四排管理正悬臂支护,最小控顶距3.6m,其中两端头支架采用四对八梁π型钢梁支护,即相邻两对梁间距为0.6米,每对梁中两梁距离为0.3米,梁长4.2米,一梁四柱。

割煤机组为mg150/630---wd型。机头比机尾高约2 m,巷道净高1.5m。

三、技术要求

1、工作面采用三、四排管理顶板,柱距0.6m,排距1.2m,机道1.4m。初次来压和初次放顶时的措施:

(1)、首先对工作面所有设备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做到无隐患、无事故,将横溜靠工作面煤壁,溜子保持平直,运行平稳。

(2)、工作面原支柱要逐根拆除,先支后回,用单体液压支柱配合金属铰接顶梁支护,支柱支护位置距梁尾40厘米,采用齐梁直线柱正悬臂支护方式,柱距0.6米,排距1.2米,替下的支柱要及时兑出工作面。

(3)、前三个循环逐渐调整煤溜、支柱、顶梁位置,使其达到正规循环要求,初采采用密集切顶。

(4)、工作面初次来压,顶板全部跨落,开始正规循环作业。

2、两端头及超前20m范围内支护符合必须符合规程要求。

3、工作面配风量达到规程要求的663.6m3/min以上,所有“一通三防”(防火、防瓦斯、防煤尘)及监测监控设施必须齐全、完好、有效,符合《煤矿安全规程》及相关规定要求。

4、液压系统完好,乳化液配比浓度达到3%~5%,泵站压力达到规程要求,支架无漏窜液现象且达到初撑力12mpa;数字压力计、微表要齐全、完好、有效,便于进行矿压观测。

5、工作面所有机电设备、电气设备都符合完好标准:各类机械设备油量、油号、油质、润滑及各部连接等情况要符合要求;各类电气设备开关、电机、接线盒、电缆、保护、接地极,必须达到完好标准;供电系统、额定电流、容量要科学、合理。

6、工作面液压柱必须升紧,且要保证安全阀能够正常开启;局部不接顶架要及时上背板、道木,确保接顶严实且防止生产中出现顶溜困难等现象。

7、工作面及两巷,防排水设施必须到位且满足最大涌水量要求。

8、工作面开始回采时,采煤队要协助通风科管理好工作面瓦斯,根据瓦斯涌出情况及时在工作面机头机尾挂风障,调节风量,并加强检查,防止超限。治理上隅角瓦斯,有异常立即进行处理汇报。

9、老塘及机头机尾出现悬顶面积较大时,要考虑进行强制放顶。

10、由于工作面的机头、机尾的高差在2m左右,机头高,机尾低,在回采过程中可能出现工作溜后窜,工作面溜子机尾必须打好压机柱

11、初采初放过程中,地质条件等有异常时,另行制定专项措施。

四、施工作业程序及主要工序:

1、设备试运转中间段: 割煤→移刮板运输机→挂600毫米短梁→割煤→移刮板运输机→挂1200毫米长梁、卸600毫米短梁→支柱、清煤→回柱放顶

机头(机尾)段:割煤→移刮板运输机→(支柱)清煤→移端头架→两端头维护

2 、设备试运转:人员对工作面所有机电设备进行全面、详细的检查,发现隐患必须及时进行处理,防止事故发生。要逐台设备进行试运转,试转前要通知每一个现场人员,作好准备。试运转时,所要试转的设备及其周围不得有无关人员,作业人员要位于安全地点,必要时要安排专人看护。试运转确认各台设备无误后,方可联合试运转(由外向里)。

3、割煤:割煤前人员要将煤帮杂物清净,割煤时司机应位于机身范围内操作,防止工作面片帮或滚筒甩出铁器等杂物伤人。采高要逐刀降低,掌握好底板,严禁留台阶。

4、顶溜:割过煤后,要及时进行顶溜、调架,确保支柱、工作溜尽快达到直线标准。

5、两端头维护:两端头必须加强维护,安全出口畅通,放顶时人员要配合好,确保安全。

6、清煤:煤清入溜子,矸块清到老山,不准清入运输机;初采期间,杂物较多,人员要精心操作,严禁杂物上皮带。

五、安全技术措施

(一)顶板支护管理:

1、初采初放期间,要根据生技科提供的该面矿压规律预测预报及相邻工作面回采经验,加强工作面顶帮支护工作,必须保证支架完好,不漏液,不窜液,初撑力达到要求;两端头必须加强维护,保证安全出口的畅通。人员进入作业场所首先要查处顶帮隐患,确保有一个良好的作业环境。

2、根据《矿压规律预测》老顶初次来压步距28~36m,周期来压12~18m。当切眼随着推进矿压显现趋于正常。但要加强对顶板的观测,如发现顶板来压大或顶板破碎时,在来压明显的地段进行加强支护。

(二)“一通三防”、监测监控管理措施

1、所有人员要爱护并正确使用“一通三防”及其监测监控设施,杜绝“一通三防”事故,其它按监测监控管理规定严格执行。

2、初采期间,通风区按规程要求配足风量,提前在机尾挂好风障,防止瓦斯超限,采煤机速度控制在2m/min范围内,并使用好工作面喷雾,有效降尘;所有作业人员要相互配合好,谨慎操作,同时要加强瓦斯管理。

(三)施工操作管理:

1 、 所有人员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严格执行煤矿“三大规程”及其它有关法规法令,熟练掌握操作技术,严格执行岗位作业标准,遵守各项管理制度。

2、岗位作业人员都必须是经过安全技术培训并持有安全资格证的专业人员。所有参与试采及初采初放的人员必须经过规程、初采初放措施及相关管理制度的学习并经考试合格。

六、采空区处理方法:

1、采用全部垮落法。

2、当两端头矸山垮落不充分时,采取全回收支护的方式:

①、随着回采推进,支设超前支护时由各生产班端头工负责回取工作,回取时人工用长柄工具拆卸,支柱变形较大拆卸困难时可不回取。

②、回取前,两巷顶板稳定完整区段,正常回收;直接顶局部变薄、离层或顶板破碎段,要先沿工作面方向在该段及其前后3m范围内架设∮200mm,长3.2m板料,间距不大于1m,且必须保证一梁四柱。

③、作业(前)时,人员首先要查处顶帮隐患,作业时不少于4人一起协同作业,必须由专人观帮观顶,发现异常必须立即停止作业,进行处理,确保安全后方可进行施工。进风巷拆卸及架设棚梁等作业时,必须将刮板运输机停机闭锁,开关打至零位并挂牌。

④、回取的木柱、背板等必须放到指定地点,码放整齐并挂标志牌。

⑤、两巷顶板离层、破碎严重区段以及巷道顶板有明显下沉区段严禁回取木支护。

3、如采取以上措施后,矸山顶板垮落仍不充分时,执行强制放顶措施。

当悬顶较大时,可采用提前预裂的方式破坏顶板构造。机尾上隅角严禁使用打眼放炮的方法强制放顶。

①、在顶板距煤柱侧约0.3m每隔2-4m平行工作面打一组眼,每组眼最多不超过4个(端头架距煤柱侧间距较小时,可打两排眼每排1-2个、排距0.4-0.6m;间距较大时打一排眼3-4个),眼距0.4-0.8m,眼深为0.8-1.5m,眼深、眼距、眼数可根据现场稳定及间距情况适当调整。

②、当割煤、回柱放顶完毕,炮眼进入端头架前立柱以里0.5m-1.0m时开始进行强制放顶。打眼放炮严格按《煤矿安全规程》及操作规程的有关规定执行。

③、爆破前,端头切顶柱可外移到端头架前立柱向外300mm处。

④、爆破后,如老顶仍不能充分垮落,可将炮眼间、排距适当缩减。

⑤、端头强制放顶炮眼布置示意图及爆破说明书:

○○

12

○○

34

90o

0.8--1.2m

0.4—0.6m

0.4-0.8m

爆破说明书

眼号

名称

眼深

(m)

眼距

(m)

角度(0)

装药量

(g)

炸药

种类

雷管种类

封泥

长度

联线

方式

起爆顺序

水平

垂直

1-2

顶眼

0.8-1.2

0.4-0.8

90

90

200-500

矿用乳

化炸药

瞬发

≥0.6

串联

1-2

(四)运输、机电、供排水管理:

1、工作面进行初采初放前,必须保证工作面运输设备完好,刮板运输机刮板齐全,两巷轨道、绞车、挡车器等完好,皮带不跑偏。

2 、 检修、生产等施工作业时,人员对工作面所有机电设备进行全面、详细的检查,发现隐患必须及时进行处理。

3、割煤2~3个循环后,仔细、全面检查设备运行情况,发现异常必须及时进行处理。

4、 工作面开始初采时,要保证供排水系统齐全完好,有跑冒滴漏现象必须及时处理,人员做好水情观测,准备好排水设施,工作面有涌水时,安排专职人员排水,并保证及时排出,杜绝水患。

七、 灾害预防及避灾路线:

工作面发生各类灾害时避灾路线及避灾注意事项严格执行作业规程规定。

八、 现场文明及质量标准化要求:

现场文明及质量标准化严格执行本工作面作业规程及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

九、其它方面的要求:

其它方面严格执行本工作面作业规程及《煤矿安全规程》相关规定。

山西阳城皇城煤业有限公司华树煤矿

二00八年四月二十二日

第6篇 工作面初采初次放顶技术:安全措施

一、概况

s21201综采工作面于2009年1月22 日计划完成割煤机、液压支架等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为了确保初采期间及初次放顶等工作的顺利进行,特编制工作面初采初放技术安全措施,并经贯彻学习后执行。

二、初采及初次放顶组织管理措施

1、矿成立初采初次放顶安全领导小组,以加强初放的安全领导工作。领导小组人员安排如下:

组长:王 荣

副组长: 卓泽强 骆长君蒲家全 李 德

成员:邹代银侯胜军刘 涛石顺伟谭兵吴荣华唐大洪常建 孙维彬

2、采煤工作面初次放顶必须由生产或安全副矿长担任现场总指挥。

3、放顶前由该领导小组组织有关人员召开初采初放专题会议,负责指挥、检查、督促、管理该面的初次放顶工作、落实现场值班人员。初采、初放期间,各职能部门对该面进行重点管理,由矿派人轮流现场值班。(早班生产科、中班调度室、夜班安全科)

4、初次放顶期间综采队必须有队干现场值班,出班后必须向矿调汇报当班安全、顶板管理、顶板垮落等详细情况。

5、初落过程即采空区顶板冒落高度达到采高2.0米以上,采空区顶板冒落长度沿倾向不少于工作面长度的2/3,且来压稳定后由初落领导小组组长组织有关人员到现场检查,确认已安全后,宣布初落结束。

6、放顶结束后,工作面按作业规程要求进行正常回采。

三、初采、初次放顶安全技术措施

1、初采前,组织全队职工干部学习本措施,学习贯彻《s21201工作面作业规程》、《s21201工作面瓦斯管理安全技术措施》、《s21201工作面防突技术安全措施》,并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2、工作面两端头布置 4.4米л型钢梁,按一梁四柱,成对迈步前移,支护端头。单体液压支柱必须拴齐拴牢防倒绳,两安全出口必须随时保持畅通。

3、机、风两巷必须严格执行前10米双排,后10米单排的超前支护的规定;工作面必须随时备用足够的背接、顶材料。。

4、初采前综采一队在风巷切顶线排,铺设两趟φ500mm的水泥圆筒,接头处搭接严实,并用矸渣保护好水泥圆筒,水泥圆筒必须用相适宜的“十”圆木撑牢,铺设水泥圆筒与切顶线一致,随工作面推进而铺设。

5、初采期间,工作面采高控制在2.0米-2.5米之间,确保液压支架有效接顶,并将工作面运输机调平调直,必须摸顶板开采,割底矸保证采高,进风巷超前回风巷10~15m回采。

6、初采、初放期间保证泵站压力≧30mpa,乳化液浓度3-5%。

7、工作面初采期间,循环进度0.6米、放顶步距为0.6米,按作业规程要求及时移架,接顶完好、支架调直符合要求,支架升紧达到设计初撑力。

8、根据工作面顶板岩性及回采经验,工作面自开切眼推进20-25米,将出现顶板初次来压。初次放顶,初次来压期间必须严格瓦斯、顶板管理。

9、初次放顶期间,必须加强两端头、两巷的支护质量、沉底、维护加固工作,支护强度、密度,搞好工作面采煤机和溜子的操作,并严格液压支架的操作质量,严禁空顶作业。

10、加强初采初放期间瓦斯涌出的动态监测,工作面瓦斯浓度超过1.5%、回风瓦斯浓度超过1.0%及以上时,停止作业。向矿调度室汇报,由通风区检查处理,若瓦斯涌出异常,应立即撤人、断电,并另编瓦斯治理措施。

11、加强回风巷上隅角瓦斯的管理,严禁瓦斯超限作业,巷道尾巷必须及时回撤,最大允许滞后切顶线距离不超过1.5m。。

12、初次放顶时,若现场放顶不垮,悬顶走向长达到6m、倾斜长达到25m时,采取强制放顶措施,届时另编措施批准后执行。

13、初采、初放期间,当班跟班队长携带便携式瓦检仪,班班必须有队干现场跟班,其它技术操作严格按本采面作业规程执行。

14、工作面回采必须及时移架,移架时立柱下降不得过多,控制在20~40cm之间,若遇顶板破碎,应采取带压移架。

15、工作面端面距最大不允许超过340mm,若遇煤壁片帮,顶板破碎必须采取超前移架,移架后,因片帮,端面距超过0.34m则必须打贴帮支柱作临时支护。

16、割煤人员必须加强对切齿的检查,及时更换损坏的切齿,避免煤机滚筒齿座被磨坏。

17、更换切齿时,必须要切断煤机电源,在开关上闭锁、挂 牌、拉离合器,而且人员严禁站在空顶侧作业。

18、移支架时,人员必须站在支架内移架。

19、工作面必须保持“三直、一平、两畅通”,做到支架与工作面保持垂直。

21、凡顶板局部冒落时,必须立即用木料绞顶接实,严禁出现空顶、假顶。

22、加强设备检修,保证设备完好率达到95%,采面支架必须保证每架完好。

23、各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

24、当采面顶板下沉速度大,此时应停止工作,撤出人员,并向矿调度室汇报,待采取措施处理后,压力稳定方能恢复作业。

25、为防止煤壁片帮伤人,移架后必须及时伸出护帮板。

26、工作面机头段的π钢支护,必须成对迈步使用,π钢及单体支柱必须按《作业规程》的要求打齐打牢,缺柱或倒柱必须及时补上,歪或偏梁柱必须及时扶正,失效支柱及损坏π钢必须及时更换。

27、该面上端头保假二巷冲眼贯穿s21201回风巷的安全技术措施届时根据现场场制定针对性措施。

28、本措施未涉及到的严格按该面《作业规程》及《煤矿安全规程》有关规定执行。

第7篇 回采工作面初采初放及收尾安全措施

工作面初采、初放及收尾工作是事故多发环节,为切实搞好单体长壁工作面初采、初放及收作的管理工作,保证回采安全,防止回采面重大事故的发生,特制订本管理规定。

1、矿成立管理领导小组:

组 长:由生产矿长担任。

副组长:由总工程师、安全矿长担任。

组 员:由安全员、瓦检员、顶板管理员担任。

2、领导小组负责初采、初采及工作面回料期间安全措施的监督落实和 工作。

3、工作面的初采、初放及收作都必须制定专项措施,经审批后,认真贯彻执行。

4、回采工作面的初采初放:

(1)工作面回采前,生产矿长必须组织有关人员对工作面范围内的巷道及生产系统进行全面检查验收,不符合标准要求的不准移交生产。

(2)开帮刷面必须挂线扶柱,装面棚柱不少于二排支架。

(3)单体支柱面安装,应自下而上安装,若自上而下,必须有可靠的防倒防抽冒措施。

(4)回采面严禁倒扒回采,顶板为中砂岩且边切眼顶不空不冒,采用3-4档管理顶板时,可反推两档,切眼顶空或有高冒点时,不准反推。

(5)从切眼刷面,进入煤壁第二档前,要采用手镐落煤或以炮助镐。

(6)初次放顶前,生产矿长必须组织有关人员到现场会审,工程质量及安全措施落实达标后方可允许放顶。

(7)初放期间,生产矿长和安全矿长跟班现场指挥,小组人员分三班现场把关,监督措施的落实和 。

(8)初放期间,技术员要及时掌握面上顶板情况,作好初放记录,必要时要及时修改措施。

(9)工作面初放、收尾由组长组织现场小组,每班带班人员跟班到点,现场交接,直至工作面收尾或初放结束方可结束小组活动。

(10)矿调度室要专列记录台帐,跟班小组成员上井后要作好现场记录描述。

(11)从切眼刷帮起,对支柱的初撑力必须班班监测,必须符合规定要求,且采高不得大于柱子全高的85%。

(12)直接顶冒落高度达不到采高的1.5倍时,必须采取加强支护措施,若悬顶跨度超过初次垮落步距时,必须加强支护并采取强放措施。

(13)初次放顶必须经矿总工程师组织安全、生产、技术人员现场会审并签字批准,方可认为初放结束。

(五)、工作面的收作:

1、工作面收作线应尽量避开断层、老硐、高冒区,顶板破碎带、周期来压区。

2、收作时不得超采或多留煤柱。

3、停面时必须保持最小控顶距,采高控制在支柱长度的85%。

4、回料前,必须把工作面内浮煤、杂物、多余的支柱材料运出。对运料巷道进行清理维护,保证回料路线安全畅通。

5、回料时,要确保供风量。

6、回料时,小组成员要分三班现a场把关监督措施的落实及回料 工作。

7、回料时,要确保支柱初撑力,回柱必须在切顶支柱的后面加斜撑支柱,并班班对初撑力进行监测。

8、回料结束后,要及时对回采面进行密闭。

(六)、架棚巷道回柱安全技术措施

1、旧巷、报废巷道、盲巷回柱时必须严格进行敲帮问顶。

2、加固退后支护,加固支护距离不得少于10米,加固支柱的密度不得大于1米,回柱前先取掉背帮材料,准备好回柱用的长绳子(回柱钢绳)和长把啄子。

3、回支架时回柱人员要站在支架完好、牢固的地方进行操作。

4、回柱时必须两人共同协作进行操作,不得一人单独操作。

5、先用长把啄子打松支架,再用长绳子套住支架梁头,用力拉垮支架,拉垮支架后再用长把啄子勾回柱子和其它材料。

6、回柱人员严禁在已回柱的空区下操作,回柱顺序按由里到外的顺序逐架进行。

四、采掘工作面探放水安全技术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职责

1、成立以矿长罗太忠为组长,李如洪生产矿长为副组长的矿井探放水领导小组,矿长为第一责任者,生产矿长负责矿井探放水的具体工作。

2、矿成立探放水实施组,生产矿长为组长,明确一名责任心强,技术素质好,工作经验丰富的工人为实施组副组长,由3名工人,1名安全员,一名瓦检员组成实施小组,实施小组严格按矿探放水技术安全措施执行。

3、领导小组和实施小组组长、副组长定期专题研究解决矿井探放水工作,出现的问题,在人力、物力、资金等方面给予保证。

(二)掘进碛头或其它地点发现挂红、挂汗、空气变冷,出现雾气、水珠、顶板淋水加大、顶板来压,底板鼓起或产生裂隙出现渗水、水色发浑、有臭味等水预兆时,必须停上作业,采取措施,报告矿有关领导,发出警报,撤出受威胁各地点人员。坚决执行“有疑必探,先探后掘,边探边掘,”的原则。

(三)钻孔布置(见后图)

1、平巷进行探放水时,对碛头正前方和巷道上方进行钻孔探水,布孔三组,每组1-2个孔。

2、上山进行探 放水时,对碛头正前方和左右两邦进行探水。布孔5组,每组1-2孔。

(四)钻孔超前距离的确定:(见后图)

超前距离就是巷道掘进终止位置与钻孔位置之间的距离,钻孔超前距离要以有效钻孔为准,探放水超前距离根据煤(岩)层的软硬程度确定。

1、1.3m以下的薄煤层超前距控制在15-20m。

2、1.3m以上中厚煤层超前距控制在18~25m。

3、在岩石巷道内超前距不小于5m .

(五)钻机钻前必须加强探水钻孔附近巷道的支护,背好邦,接好顶,工作面打上坚固的顶柱和木垛,碛头用2寸板、排花、笆片背紧、背牢,以防高压水冲垮煤壁和巷道支柱。

(六)探水工作地点必须挂牌,标明探水眼的位置,、方向、孔眼数,每次钻孔深度。打眼前要清理好管道,准备好水沟和水巷,并在附近安装好电话直通矿值班室。

(七)探水工作面要经常检查瓦斯,如瓦斯大于1%或其它气体超过《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必须立即停止作业钻进,切断电源,撤出人员,并报告矿领导加强通风进行处理。

(八)水压大的探水孔,孔口应安设套管,装水阀,便于以后调节放水量,在危险区探水,应采用防压、防喷装置钻进,防止钻杆被高压水冲出,并选择坚固地点预先砌筑好水闸墙,以防突水淹井。

(九)探水时如遇到从钻孔杆向外流水,应立即停止探水,固定钻杆,严禁移动钻机或拨出钻杆。探水眼深度不到5m即穿透积水区时,所有人员都要全部撤出立即报告矿值班领导,等待指示后再恢复作业。

(十)钻进时,发现煤(岩)松软、片邦、来压或钻孔中的水压、水量突然增大,以及有顶钻等异状时,必须停止钻进,但不得拨出钻杆,现场负责人应立即向矿领导报告,并派人监视水情况。如果发现情况危急时,必须立即撤出所有受水威胁区内人员,然后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十一)由探放水实施组明确专人填写探放水专题记录,标明探放水日期,孔号打孔深度,开孔位置、角度,收集钻孔瓦斯变化,涌水量等详细情况,出班后交矿值班领导,矿领导根据探放水情况安全下一步工作。

(十二)探水巷道的断面不宜过大,以缩小受压面积,同时应有两个安全出口用于通风,流水和意外情况下人员撤退,采用双巷掘进,20m掘脱落巷将两巷连通。

(十三)碛头在探水眼严密掩护下,并保持设计超前距离时,可采取多打眼,少装药,放小炮的方法,以利于保持掘进工作面煤(岩)体抗压强度。探水区域巷道必须平整,防止积水,以防施工人员有被堵截的危险。

(十四)所有在探水区域工作的施工人员都必须认真学习该区域的作业规程和探放水技术安全措施,熟悉避灾路线,懂突水后急救知识。

(十五)探水巷道必须严格掌握方向,沿着探水孔的中心线掘进,如因地质变化必须偏离时,应进行补充钻探或采取其它措施予以补救,以避免造成前距和部距,探水距缩小而发生透水事故。

(十六)老窑区放水允许恢复掘进时,必须充分注意,当掘到离老空区3~5m处,应先用电煤钻打2~3个检查孔进行再一次检查,只有证实积水确已放尽后方可与老空区掘穿。

(十七)本措施未尽事宜,严格按《煤矿安全规程》执行。

工作面初采安全措施7篇

工作面初采、初放及收尾工作是事故多发环节,为切实搞好单体长壁工作面初采、初放及收作的管理工作,保证回采安全,防止回采面重大事故的发生,特制订本管理规定。1、矿成立管…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工作面初采信息

  • 工作面初采安全措施7篇
  • 工作面初采安全措施7篇51人关注

    工作面初采、初放及收尾工作是事故多发环节,为切实搞好单体长壁工作面初采、初放及收作的管理工作,保证回采安全,防止回采面重大事故的发生,特制订本管理规定。1、矿 ...[更多]

安全措施热门信息

Baidu
map